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织密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体系建设促进基层医疗、养老服务能力提升的建议》(第106号)交我们办理,综合协办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开展情况
您提出的《关于织密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体系建设促进基层医疗、养老服务能力提升的建议》,对云南省基层中医建设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经前期对接相关协办单位后,我们主动多次联系您,就办理工作进展情况及答复初步意见进行了沟通协商,对代表提出的建议进行了解释和回应,提办双方就答复意见达成一致。鉴于前期沟通协商效果较好,提办双方同意无需通过面商方式进行沟通办理。
二、关于建议中反映的情况
一是关于“乡村医疗服务布局不合理,不能满足群众就近就便就医的健康和养老需求,并存在重医疗服务、轻健康管理的情况”,经研究核实认为:目前全省129个县(市、区)中,已建成中医医院104所、门诊部1家,正在建设的中医医院8所;全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基本全覆盖,能够一定程度满足群众中医药服务需求。积极推进全省基本公共卫生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2024年我省0—36个月儿童和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完成国家年度任务目标。近年来全省累计建成11个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70家社区(乡镇)医养结合示范机构、50所医养结合优质服务单位。红河州开远市、楚雄州元谋县、昆明市盘龙区被命名为国家首批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开远市第一人民医院、昆明悦海怡养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被命名为国家首批医养结合示范机构。
二是关于救护车、DR、CT、气管插管等急救设施设备和检查检验设备配置不齐,应急处置能力偏弱、检查检验能力不足等情况,经研究核实认为:截至2024年,全省共有93家县级中医医院设置急诊科,全省基层中医应急救治能力有待提高,急救设施设备配置不齐、有待更新,中医急诊人才偏少,处置危急疑难重症的能力有限。
三是关于“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科室设置不全,如儿科、口腔、中医康复等方面能力还亟须加强”的情况,经研究核实认为:截至2024年,全省共有57家县级中医医院设置儿科,64家县级中医医院设置口腔科,科室设置及服务能力还需加强;80家县级中医医院设置康复科。2023—2024年支持全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开展基层中医康复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建设基层康复科(室),不断提升全省基层康复服务能力。
四是关于“慢病管理质量不高,在防、管、治、康全链条健康管理服务上缺乏系统性谋划,慢病管理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经研究核实认为:《云南省“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已将“慢病管理”内容纳入并进行统筹谋划,提出“坚持预防为主,加强体医融合、防治协同,为居民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重大慢性病防治服务”。截至2024年,全省基本实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管理中心全覆盖,建成80余个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云南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也已将“慢病管理”内容纳入并深入推进,持续实施中医药健康促进专项行动,开展规范中医治未病专项行动,成立省级中医治未病专科联盟,制定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中医干预方案,在基层医疗机构规范开展中医健康咨询评估、干预调理、随访管理等服务,对慢病患者开展全周期中医药健康管理。
五是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专业人才缺乏”的情况,我们经研究核实认为:目前全省县级中医医院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及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员占比,分别与完成国家“十四五”基层中医药发展规划目标仍有差距。其原因与我省执业(助理)医师总量不足、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岗位吸引力弱、中医药人才培养难度大,医学教育水平较低等因素有关。
三、关于对建议内容的逐条答复
一是关于建议“强化中医药管理体系建设,织密政策网”,我们的办理意见是:1.积极推进全省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省、州(市)、县、乡镇(社区)、村五级中医药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全省县级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截至2024年底,全省县级中医医院104所,在建县级中医院8所;持续实施三级中医医院对口帮扶乡村振兴重点县全覆盖。2.深入推进全省基层中医医疗机构建设,重点督促曲靖、怒江、西双版纳等州(市)中医馆规范建设达标,规范配置中医医师和设备设施。
二是关于建议“建设中医药县域医共体,织密服务网”,我们的办理意见是:近年来持续加强县域中医医联(共)体建设,全省5所县级中医医院牵头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1.强化全省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继续实施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达标建设工作;持续抓实抓好省级中医药特色专科建设,围绕针灸、骨伤等中医传统优势专科,支持全省建设省级中医特色专科,实现“两专科一中心”建设全覆盖;实施急诊急救能力提升行动,继续支持县级中医医院提升应急救治能力。2.强化全省基层中医馆服务能力提升,近年来已完成全省“示范中医馆”项目建设,2025年继续支持全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开展云南省基层中医康复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三是关于建议“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织密人才网”,我们的办理意见是:1.继续抓实师承教育,组织实施37个全国、100个省级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组织实施中医馆骨干人才培训项目。2.持续开展中医全科转岗培训工作。3.继续开展中医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工作。云南中医药大学举办“非中医类人员学习中医药基础知识培训班”,完成相关培训。
四是关于建议“大力宣传中医文化,织密文化网”,我们的办理意见是:通过前期工作,我省公民中医药健康素养水平明显提升。1.继续推进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建设,全省共建有7个国家级、24个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建设94个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2.继续推进中医药科普文化宣传。发挥“云南中医”微信公众平台作用,积极宣传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依托国家项目支持临沧、红河、曲靖、昆明、保山等地区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活动走进中小学校。3.有序推进中医药科普作品创作。依托国家项目支持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单位,创作各类中医药题材新媒体视频。组织开展首届云南省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作品创作大赛活动,共评选发布第一批优秀作品116件。
五是关于建议“拓展中医药健康产业,织密保健网”,我们的办理意见是:1.在中药材产业发展方面,严格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把中药材产业打造成“第二个烟草产业”的安排部署,积极参与工作专班,与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联合发布《云南省道地药材名录(2024年版)》《云南省中药材GAP基地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公布156种云南道地药材,评定24个中药GAP种植基地。2.在中医健康产业方面,夯实中医药服务能力,积极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积极开展老年病、慢性病中医药防治和康复护理;拓展中医服务领域,支持中医药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功能性化妆品、日化产品等中医药健康产品的开发利用。以云南道地药材为主要原料的“薇诺娜”系列产品近3年实现税前销售40亿元以上。
感谢您对中医药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我省中医药事业和产业的发展。
云南省卫生健康委
2025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