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      |    无障碍浏览

对云南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300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5-02-07 09:32       浏览次数:

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慢性疾病预防在云南省基层医疗中的提案》(第300号)已交由我们办理,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三十五条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疾病管理,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以及部分疾病的康复、护理,接收医院转诊患者,向医院转诊超出自身服务能力的患者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近年来,我们聚焦为城乡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将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纳入云南省“十三五”“十四五”规划重要任务全面部署,全面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着力解决服务功能不全、防病治病能力不强等问题,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2024年,为进一步推动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布局,因地制宜合理配置乡村两级医疗卫生资源,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单体规模和服务辐射能力,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好医院,省卫生健康委联合省委编办、财政、人社等9部门制定出台了《云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类管理实施方案》,按照以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推行差异化功能定位,以重大慢性病为重点,增强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和服务规范化水平的原则,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定位进行了优化调整。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三类,其中,中心卫生院和建成社区医院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一类管理,在履行公共卫生职能的基础上,着重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使其基本达到县级医院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能力,独立设置中医馆;一般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二类机构管理,功能上兼顾基本医疗与综合健康管理,向做优全科医学和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转型;以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为主要业务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三类管理,重点提升健康管理能力,做优基本公共卫生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加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的疾病筛查、早期发现、转诊转接和随访管理服务。

二、关于加强健康知识普及和政策宣传方面的情况

省卫生健康委一直高度重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践行“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工作理念,多角度多层次采用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和宣传。一是充分发挥中央、省、州(市)等各级主流媒体、融媒体和自媒体的影响力,利用云南卫生健康系统的各级各类宣传媒体平台,制发图、文、声像的宣传品、宣传材料、知识普及书籍,以健康66条为核心内容,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健康知识普及。二是持续通过新媒体平台、新闻发布会、媒体采访等形式,发布各类健康科普权威信息,与云南网、中国移动公司合作推出“云岭健康大讲坛”健康科普专题电视栏目,在云南广播电视台开设《云享健康》专题节目,围绕群众生活中经常关心的热点健康问题,开展健康科普。三是发挥全省应急广播体系覆盖全省自然村的优势,将慢性病预防知识作为应急广播日常宣传科普常识的重要内容,加强向农村地区普及。在农村地区利用“大喇叭”等方式进行健康相关信息发布和传播健康知识。四是以省健康宣教中心为主体,在抖音、快手、爱奇艺、哔哩哔哩、喜马拉雅、知乎等16个热门网络平台注册开通健康科普账号,发布传播权威健康知识,积极探索在各类新媒体平台开展健康教育的新模式。五是将健康教育列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由家庭医生根据签约居民健康情况适时推送健康知识,同时针对老年人、儿童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健康管理要求进行健康知识宣讲。

三、关于开展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的工作情况

2009年以来,国家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安排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入户服务(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组织医务人员免费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实施健康管理,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为0~6岁儿童进行生长发育监测、为孕产妇做产前和产后访视检查、为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提供治疗期间随访管理和就医指导等。多年来,各级不断加大经费保障和投入,服务内容已由最初的9类扩展至31类,覆盖人群不断扩大。同时,注重发挥家庭医生作用,通过家庭医生与居民签约,把健康宣传“送上门”,将健康管理服务融入家庭医生日常的门诊、住院、预约、转诊等多个工作环节,在优先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础上,按照“分类服务、按需服务”原则由家庭医生为患者建立健康管理档案,进行疾病风险评估、治疗跟踪随访、用药指导、并发症筛查和复诊等服务,对病情不稳定、出现危急重症或严重并发症患者及时转诊,把患者健康全程管起来。

四、关于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的情况

一是2013—2016年,云南省连续4年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列为10件惠民实事,支持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条件明显改善。二是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标准化建设工程,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了DR、彩超、心电图机、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全自动血球分析仪等一批设备,进一步补齐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短板。三是实施慢性病管理能力提升项目,在乡镇卫生院建设慢病管理中心和心脑血管救治站,初步搭建了覆盖全省急性胸痛和脑卒中患者的一线快速救治网络。四是依托《云南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实施强基层、“管慢病”专项行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支持重点中心乡镇卫生院提质建设、基层心脑血管救治站、慢性病诊疗专科、康复科室建设等,进一步补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短板。

五、关于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情况

省委、省政府出台《云南省促进医疗卫生队伍发展三十条措施》,加快卫生健康技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步伐

(一)着力落实基层卫生人员待遇。省级财政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给予补助,并通过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方式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兑付给乡村医生。认真贯彻落实“两个允许”要求,完善乡镇卫生院绩效分配政策,实行“公益一类保障、公益二类管理”对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全额保障。

(二)加大基层卫生人才培育。实施乡村医生能力提升培训项目,重点培训乡村医生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急危重症的识别处置与安全转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规范化管理、健康教育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中医适宜技术、常见病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等,提高乡村医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健康管理水平。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计划,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并纳入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有效带动了当地乡村医生服务水平的提升。建立“以乡带村”帮扶工作机制,乡镇卫生院安排人员对服务能力较弱的村卫生室进行帮扶,乡村医生定期到乡镇卫生院进行临床技能实践,“以乡带村”提升村卫生室服务能力。

六、关于多部门合作工作机制建设情况

云南省全面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部署要求,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省委、省政府印发《云南省推进健康县城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实施“管慢病”专项行动。以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创建带动综合防控,将健康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共建共享,建立了由卫生健康部门牵头,教育、住建、广电、体育、医保、红十字会、妇联、民政等多部门协同机制,并定期召开会议,细化任务分工,共同推进。充分发挥社区基层治理“网格”作用,广泛开展慢性病防治社区动员和相关健康知识宣传,推动健康社区(村)、健康家庭等建设,营造社区支持环境。同时,通过“医社联动”,将家庭医生编入社区网格,实现慢性病健康管理与社区管理融合,把政策宣传“送上门”,把患者健康全程管起来。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突出全方位全周期卫生健康服务内涵,进一步推动县域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下沉,全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精细化管理,不断完善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管理机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们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希望今后一如既往关心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云南省卫生健康委

2024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