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      |    无障碍浏览

对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41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3-10-13 16:13       浏览次数:

代表您好:

您提出的《关于推广三级医院“医院+社区”服务模式 助力提高社区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建议》(第41号)交由我们办理,综合协办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情况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围绕深化医改任务,着眼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基层卫生事业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不断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一是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持续提高,参保率达到95%以上。二是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稳步提升,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县级定点医疗机构、州(市)级定点医疗机构、省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补偿比均高于医改目标要求。三是建立农村居民大病保障机制,大病保障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一是持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达到95%以上。二是基层卫生医疗队伍不断扩编增量,村卫生室按每千人一名村医的原则实施总量控制,实现基层医疗人员乡村全覆盖。三是实施“科教兴医”战略,优化基层卫生队伍结构,以各种形式培养基层卫生人才,基层卫生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四是进一步完善乡镇卫生院分配激励机制,提高卫生人员待遇,全面推行乡镇卫生院政策性绩效工资改革。五是多渠道增加乡村医生收入,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将乡村医生补助纳入省、州(市)、县三级财政预算并稳步提高。

(三)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均等化发展

一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持续推进,各服务项目进展显著,项目管理、资金管理和政策管理等不断开拓创新,取得实效。二是社区卫生各项工作不断完善、稳步推进。服务网络不断健全,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服务效益逐步显现。

(四)加强基层卫生人员的培训培养

一是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2016—2022年,累计招录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8102人;二是实施特设岗位和专项招聘计划。2014年和2018年,实施了2轮艰苦边远地区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共招聘701名医师到基层工作;2020年,面向全国高校毕业生专项招聘1万名医务人员,其中乡镇卫生院实际招聘到岗1705名。三是开展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2018—2022年,对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骨干全科医生、骨干乡村医生、骨干人员、护士、村卫生室人员和管理人员共21091人进行了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基本医疗能力和健康管理水平。四是实施基层卫生人员学历提升工程。对乡镇卫生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实施大专学历提升,乡村医生实施中专学历提升,并分别给予50%、80%的学费补助。五是采取分年度、分批次的方式开展乡镇卫生院院长轮训,2020—2022年,培训1360名乡镇卫生院院长。六是开展乡村医生德技双馨培训,完成1989名乡村医生德技双馨培训。通过实施乡村医生培养培训工程,乡村医生的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和健康管理水平得到逐步提升。

二、关于我省基层卫生面临问题与挑战的情况

我省基层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设备缺乏、功能不全、管理基础薄弱,基层卫生人才严重不足,存在引不进、留不住的情况。基层业务发展不平衡,服务能力明显弱化,诊疗服务量持续下降,与分级诊疗的政策目标差距较大。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方面,还存在区域工作发展不平衡、配套政策不完善、宣传不到位、签约后服务质量不高、服务不到位等实际问题。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还存在效益发挥不够充分、服务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问题。这些短板与瓶颈,严重影响我省基层卫生健康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三、关于下一步基层卫生工作的打算

(一)继续加强对基层卫生机构的帮扶

充分利用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医疗“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重点帮扶县人民医院和优质医疗资源“省管县用”的机制,针对重点县、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加大帮扶力度,让更多的基层群众获得优质的医疗资源保障。加大医疗信息化帮扶力度,建立省级沪滇影像云平台,分别在各州(市)形成云平台分中心,辐射至县级医院及乡村卫生院,逐步实现省内影像信息的互联互通。继续利用沪滇协作帮扶平台,建立上海市及云南省级医疗机构到地市级医疗机构、县区级医疗机构、乡镇基层医疗机构的多级联动医疗协作体系,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培训等业务,不断提升基层的医疗服务水平。鼓励支持三级医院医生在完成本职岗位工作的前提下,到社区医疗机构开展志愿服务,三级医院医生到社区医疗机构志愿服务情况可视作岗位聘用的工作业绩之一,服务时间长的,经所在三级医院认定,在岗位聘用时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聘用。

(二)不断推进医共体建设强基层

着力打造“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共同体,初步构建了医共体责任共担、利益共享机制,通过推进医共体建设,整合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以县级牵头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把优质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延伸到基层,整体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促进“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有序就医格局不断完善。依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继续构建服务共同体、防疫共同体,采取派驻、巡诊、远程会诊等形式帮扶基层提升能力,建立上下贯通转诊转运绿色通道,确保基层患者及时得到救治。

(三)继续加强基层卫生队伍的建设

加大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培养培训力度,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技能,稳定队伍,提高待遇,明确基层卫生人员及乡村医生的功能定位,解决基层医务人员的各项困难,吸引优秀人才赴乡村工作,为他们搭建留得住、有保障、能发展的舞台,真正为乡村群众做好健康保障服务。

(四)不断完善绩效与激励机制

持续推进“公益一类保障、公益二类管理”工作,充分调动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的积极性。一是完善财政投入机制,落实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体责任,健全基层医疗机构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合理安排人员经费、人员培训和招聘支出等。二是落实绩效工资政策,不断提高基层绩效工资总量,按照“两个允许”统筹平衡基层与县区级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水平的关系,合理核定基层绩效工资总量与水平。三是提升医保的调控和支撑作用,完善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进一步向基层倾斜。加大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支持力度,发挥医保“费用守门人”作用。

感谢您对卫生发展事业的支持,我们将根据您的宝贵建议加大力度推进此项工作。

 

 

云南省卫生健康委

2023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