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      |    无障碍浏览

对政协云南省第十二届四次会议 第120400299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1-12-13 15:48       浏览次数:

 

杨林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振兴 助力健康云南的建议》(第120400299号),已交省卫生健康委、省教育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广播电视局、省通信管理局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文化素养教育,培养中医药养生人才问题

目前,全省共有6所本科院校开展中医药类人才培养,开设9个中医药类专业,共建设中医药学科授权点7个,其中:学术博士授权点1个,学术硕士授权点4个,专业硕士授权点2个。云南中医药大学开设了中医养生学专业,探索培养适合医养结合需求的中医养生高层次专业性人才。近年来,省教育厅先后批准建设中医药相关高校科技创新团队5个和重点实验室6个,鼓励支持高校在平台建设中大力提高中医药类课程质量,逐步推进学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中医药教育教学深度整合。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发〔2019〕43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办发〔2021〕3号),均对改革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中医药人才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云发〔2020〕13号)及我省贯彻落实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均结合本身实际,细化完善了有关政策,提出了改革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明确了包含中医药健康服务业有关人才在内的中医药队伍建设目标任务,省卫生健康委将积极推动和配合有关部门加紧推进落实。

下一步,省教育厅将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专业综合评价和学分制改革为抓手,提升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一是加快中医学类专业课程建设,增设中医药相关课程。二是强化中医药师资队伍建设,力争建设1个国家级、1个省级中医药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实施卓越中医药师资培训计划,培养一批骨干教师。打通临床医生、高校教师资格认定渠道,逐步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三是大力发展中医药职业教育。支持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内涵建设,打造3个高水平专业化中医药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中医药技术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中开设中医基础与适宜技术必修课程。推进临床、口腔、公共卫生类别医师接受必要的中医药继续教育。四是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坚持按需招生、以用定招,合理确定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招生计划,增加中医类(全科医学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完善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政策,建立与需求相适应的农村免费订单定向中医类专业医学生规模。

省卫生健康委将结合部门职责,按照已初步建立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在国家人才培养项目基础上,推进实施好省级高层次人才培养、师带徒、基层中医医疗技术人员学历提升、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乡村医生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等项目,不断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

二、关于中医药文化建设,提升医院推广作用问题

中医药文化建设是中医药“六位一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始终坚持广泛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并将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中医医院等级评审、专科建设等考核评估中,推动医院从外观设计、环境提升、院内文化建设、科普宣传等多方位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推动各级中医医院发挥文化宣传主阵地作用。目前建立5个国家级12个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和云南省中医药(民族医药)博物馆为主的中医药文化宣传平台。连续多年举办全省“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公益科普宣传活动,促进中医药文化进社区、进机关、进单位,大力推进中医药健康知识宣传,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的中医药文化素养,引导群众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近年来,我省一直致力于打造以“兰茂医学”为代表的云南地方特色医学品牌,坚持举办“兰茂论坛”,已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云南特色的中医药学术品牌。

下步,省卫生健康委将坚持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多途径、多形式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一是坚持以中医医院为主体,以国家和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为抓手推动建好一批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二是坚持推进“中医中药中国行”行动,通过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三进”活动、建设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开展中医药健康义诊服务等,提升人民群众的中医药文化素养。三是持续推进打造“兰茂医学品牌,扩大云南中医药影响力。

三、关于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深化国际交流合作问题

近年来,我省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医药“走出去”,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传统医药交流合作。一是充分利用澜沧江—湄公河传统医药交流平台,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学术交流;利用南博会等推介平台,设立中医药(民族医药)专题展区,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宣传、推介中医药;二是积极推动中医药海外中心建设,争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项支持云南中医药大学与缅甸合作共建中国—缅甸中医药中心”,在中医医疗、人才培训、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合作。三是发挥云南中医药大学教育资源优势,开展留学生中医药教育,与周边国家开展中医药学术交流、适宜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合作

下步,我们也将积极促进和推动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工作。

省教育厅已将云南中医药大学申请承办的“澜沧江-湄公河传统医学学术交流会”纳入“第四届南亚东南亚教育合作云上论坛”,并给予了经费支持。省卫生健康委也将积极争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支持,争取在老挝等几个周边国家布局建设中医药海外中心;支持云南省中医医院等有条件的医院开设国际医疗部,开展中医药服务贸易,进一步提升中医药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四、关于注重媒体传播途径,提高引导、影响、公信力问题

省广电局、卫生健康委等部门高度重视做好中医药文化宣传,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据统计,2018年以来,在广播、电视及新媒体平台播出推送中医药相关新闻498篇(次)、健康养生节目20余期,阅读量达212万次。云南广播电视台在《云南新闻联播》《晚间新闻》《云广早新闻》栏目中先后播出“瑞丽市居家隔离还在继续  中医专家给出保健建议”、“加强高校社区联动  搭建“智慧中医养老”平台》等新闻;利用《健康生活》《养生智慧》栏目,播出深度报道“抗击疫情:中医药辨证施治显身手”等节目,大力宣传中医药文化和健康养生保健知识,让广大群众走进中医药、了解中医药、认识中医药。

下步,我们将积极规范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播工作。一是继续开展中医药大众媒体传播,利用广播、电视媒体加强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宣传;利用澜湄卫视外宣平台,积极加强国际传播,扩大影响力。二是广播电视、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多部门联合发力,加大中医药文化传播信息的监测和虚假信息的惩处力度,进一步净化中医药文化传播环境。三是通过公益广告、专题节目等多种形式,加强相关节目的制作播出,发挥广播电视作用,推进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振兴,助力健康云南建设。

五、关于创新发展模式,力促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问题

中医药文化产业属新兴产业,需要多部门联合发力,多方探索实践。前期,我省在中医药产业园区建设、推进中医药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一是中医药产业逐渐向园区聚集。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积极引导医药工业企业向产业园区聚集,初步形成了昆明、文山、楚维、大理、玉溪等产业聚集区。昆药集团、昆中药、云南植物药业、昆明龙津药业、昆明华润圣火药业、云南天江一方等省内中药重点生产企业已分别向昆明生物产业基地(马金铺)、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滇中新区)聚集;云南神威施普瑞药业、云南七丹药业、大理药业等企业也在楚雄、文山、大理等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聚集,全省中医药产业逐渐形成了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二是积极支持产学研合作,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2018年,省中药饮片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中心中药材标准系统(数据库)建设、鲜三七质量标准研究等8个项目,支持资金380万元;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单位科技研发投入3764.26万元,新审定中药材新品种4个,获得工艺和标准备案8项,新增知识产权107项。2019年,加大对研发创新方面的支持力度,支持项目33项、资金1.094亿元,共取得阶段性成果401项,其中标准规范编制数85项、省级复核备案的生产工艺及质量标准36项。

目前,《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云发〔2020〕13号)、《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云发〔2020〕13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云政发〔2019〕26号)等,已对发展“互联网+中医药”、产业园区建设、产学研融合发展、中医药文化产品开发等进行了部署,并提出了具体明确的目标任务。下步,各部门将按照职责分工,进一步细化政策措施,推动目标任务具体化、项目化,抓好有关工作的推进落实,大力促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