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十四五”中医药领域规划的若干建议》(第0041号),已交省卫生健康委、省科技厅办理。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高位统筹促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问题
(一)高位推动。2020年,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云发〔2020〕18号),从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改革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等6个方面,明确了我省中医药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目标任务。目前,我们正在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进一步细化完善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省卫生健康委加强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和滇中新区的对接、协调,积极推进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同时,省卫生健康委正在积极争取省人民政府召开全省中医药大会,研究推动全省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
(二)规划引领。目前,省卫生健康委正在全面推进制定“十四五”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规划,中医药作为重要内容纳入规划。省科技厅正在推进编制《云南省“十四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将围绕建设高品质原料基地、发展现代中药、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打造云药品牌等,推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省卫生健康委在全省“十四五”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确定以后,将及时制定“十四五”中医药发展专项规划,充分发挥好规划在促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三)完善保障。省卫生健康委、省司法厅共同推进了《云南省中医药条例》的修订工作,目前,已完成了多轮的意见征求和专家论证。下步,将积极会同省司法厅加快推进条例的出台。
二、关于充分发挥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和新发突发传染病的独特优势,组织实施中西医协同协作重大专项问题
(一)加快推进中西医协同协作。2017年,省卫生健康委围绕肿瘤、不孕不育等7个重大疑难病种,组织开展了中西医协同协作试点工作。2018年,省中医医院风湿性关节炎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重大疾病中西医协同协作试点项目,组织开展了中西医协同救治和科研联合攻关工作。2020年,省级遴选确定了6个中西医协同协作基地建设项目。中西医协同协作工作已纳入《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云发〔2020〕18号),到2025年计划建成20个省级中西医协同协作基地,推广40个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下步,省卫生健康委将加大工作力度,深入推进中西医协同协作工作,力争在中西医结合临床救治方案、治疗方药、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突破,不断提升重大疑难疾病、重大突发传染病的中西医协同救治能力和水平。
(二)科技支撑中医药发展。省科技厅积极支持中医药科技创新,2016年以来,安排中医药(民族药)研发创新和服务平台建设财政科技经费2322万元,支持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等单位中医药领域研发平台建设,提升中医药研发能力和水平。2021年,在“生物医药领域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中专设了“中药材资源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中药现代化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两个方向,以强化道地中药材产区环境保护、提升中药材质量和促进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重点支持道地中药材品质提升和珍稀濒危中药材良种繁育与保护等技术的研究;围绕中药传承与创新,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加强中药现代化产业关键技术研究;在“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方向中,拟支持云南中医药大学组织实施“中医药防治新发突发传染性疾病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和应用”项目,计划支持科技经费2000万元,支持开展中医药疫病防治的标准操作流程、中医药防治新发突发传染性疾病指南制定和名老中医抗疫经验方研究开发。同时,在生物医药领域科技计划项目—“重大疾病精准医疗及中医特色病种临床研究”中,单列“针对中医特色优势病种,开展中医诊疗方案规范化、临床疗效评价及用药特点的研究”项目,并进行了单独评审。通过多项目支持,发挥好科技在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三)推动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建设。目前,省卫生健康委已争取将云南省中医医院纳入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和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项目。下步,将依托部分高水平的三级中医医院,逐步推进建设一批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新发重大传染病的中西医协同防治基地。
三、关于加大中医药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问题
基础设施建设是长期以来我省中医药发展的短板,近年来,省卫生健康委积极协调争取发展改革部门支持,加大对各级中医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中医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针对云南省中医医院发展困境,省卫生健康委大力支持,将新院区(云南省民族医院)建设纳入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库,同时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支持,加快推进医院扩容。
下步,省卫生健康委将持续争取发展改革部门支持,以重点特色中医医院项目为抓手,加快推进改善州市级中医医院基础设施条件;以县级中医医院提标扩能项目为抓手,进一步改善县级中医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四、关于加强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问题
(一)积极支持云南省中医医院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中医医疗保健中心。长期以来,省卫生健康委高度关注省中医医院的建设发展,多方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医院的基础设施改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工作,支持医院加快建成全省中医药发展“龙头”。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医院新院区(云南省民族医医院)、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和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以及中医皮肤科、脾胃病科、推拿科3个省级中医临床医学中心建设,进一步改善医院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推动医院加快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中医医疗保健中心。
下步,将积极利用好国家政策,支持省中医医院设立国际医疗部,充分发挥好医院名医资源优势,提供高水平的中医药诊疗服务。
(二)积极支持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一是推进建立“中国-缅甸中医药中心”。省卫生健康委积极争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支持,2019年,依托云南中医药大学在曼德勒建立了“中国-缅甸中医药中心”,开展中医药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医疗合作等,有效促进了我省与缅甸在传统医药领域的交流合作。二是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2016年以来,会同省商务厅启动了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企业(机构)及重点项目建设,先后支持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省中医医院、昆明市中医医院、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以及云南白药集团、昆药集团、华龙圣爱中医集团等机构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2019年,云南省中医医院被国家确定为首批17个国家中医药服务贸易出口基地之一。
下步,将根据国家中医药“一带一路”倡议规划,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老挝等周边国家布局建设中医药海外中心。积极会同省商务厅,持续组织开展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企业(机构)及重点项目建设,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促进澜沧江-湄公河区域传统医药交流合作。近年来,大湄公河次区域传统医药交流会在促进与周边国家传统医药交流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省教育厅已将云南中医药大学申请承办的“澜沧江-湄公河传统医学学术交流会”纳入“第四届南亚东南亚教育合作云上论坛”,并给予了经费支持。
下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争取支持澜沧江-湄公河区域传统医药交流会举办层级,努力推动将我省建成辐射南亚东南亚的传统医药交流合作中心,进一步提升云南中医药的影响力和辐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