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智寰代表:
非常您对青少年视力保护的重视和建议。您提出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视力下降,特别是中小学生过早戴上眼镜,视力远远达不到国家要求,虽然各级一直要求要加大对青少年视力的保护,但工作力度不够,建议要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视力的保护工作”的意见建议,已交我们研究办理,根据我委职责分工,现答复如下:
一、目前我委已开展的工作
(一)加强监测与预警,开展近视综合干预工作。每年我委联合省教育厅根据国家要求,及时制定下发《云南省儿童青少年近视等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方案》并按照方案要求进行监测和干预工作。从2019年开始我省儿童青少年近视监测实现对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全覆盖,2020年累计调查960所学校及幼儿园,监测人群覆盖幼儿园大班至高中三年级学生共计284603人。16个州(市)32个国家重点监测县(市、区)调查257所学校及幼儿园,共计76112人。针对调查监测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在学校、家庭和学生中开展了近视等常见病的综合干预工作。
(二)加快眼科学人才培养建设,加速科研能力提升。
一方面,眼科学历教育快速发展。昆明医科大学开设眼科学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昆明医科大学、大理大学和昆明理工大学建有眼科学硕士点,云南中医药大学设有中医五官科学博士点和硕士点,开设眼视光本科专业,形成了从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眼科学教育体系。另一方面,眼科学科研能力快速提升。2020年新增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后备人选1人,医学领军人才1人,医学学科带头人1人和医学后备人才4人,新增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省二院胡竹林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目前,全省眼科学科研现状如下: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后备人选13人、云南省医学领军人才5人、医学学科带头10人和医学后备人才12人,建有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省创新团队2个。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获得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云南省卫生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项,卫生科技成果奖三等奖5项。
(三)示范引领带动,培育典型经验。2020年,经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的审核及评定,我省大理州祥云县、玉溪市红塔区、普洱市墨江县、红河州弥勒市、昆明市呈贡区和昆明市富民县六个县(市、区)成功获批云南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示范县(市、区),示范县(市、区)所辖各学校根据试点要求进一步遴选建设我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特色学校,省级适时组织专家赴各地开展调研,分析问题,总结推广经验。中医系统以云大附属医院中医眼科牵头,启动儿童青少年近视中西医综合防控方案研究,拟定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医适宜技术,推广近视防控适宜技术。
(四)重视科普宣传,推进健康教育。全省卫生健康系统结合近视监测工作并充分利用全国爱眼日、世界视觉日、世界青光眼周等健康宣传日开展以“儿童眼保健、儿童眼健康、儿童眼病防治、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等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通过“一对一”“一对多”“面对面”的方式,制作宣传折页、录制宣教节目,借助医院各服务窗口、孕妇学校、健康学校、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公众信息平台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广大群众普遍接受,满意度较高。
(五)强化信息技术支撑,完善视力健康档案。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先行试点的原则逐步建立全省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系统。我省2019年,昆明市西山区引入浙江近视监测管理系统开展试点,2020年,昆明市呈贡、富民、盘龙、官渡等也相继使用,逐步扩展。2021年1月,省卫生健康委将儿童青少年近视等常见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与云南省妇幼健康信息平台进行整合建设,通过推广整合信息平台的应用,做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间数据的共享和互联互通,提高了基层工作效率及数据的质量,对儿童和青少年近视进行全流程、全周期的健康管理,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档案实现电子化管理。
(六)加大监管力度,规范设施设备。2020年,国家下达我省国家随机监督抽查学校卫生专业任务2534家,任务完成2458家,完成率97.00%,全省共发现441个学校存在采光、照明、课桌椅设置不达标等问题。随后我委及时开展了学校教室采光、照明、课桌椅设置不达标问题整改情况“回头看”工作,要求各州(市)对发现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督促问题整改落实。同时将2020年国家随机监督抽查学校卫生发现问题清单通报教育行政部门,由教育行政部门督促抽查发现问题的学校按照有关卫生标准、规范和要求,认真抓好整改落实。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指导各地科学开展近视率监测、视力筛查及危险因素监测与健康干预。指导建立完善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规范眼科医疗服务,为近视筛查和诊治提供规范指南和大纲。
(二)加强眼科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和综合医院眼科建设。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科学研究,充分发挥中医院在近视防治中的作用。
(三)指导各地加强基层眼科医师、眼保健医生、儿童保健医生培训,加强视光师、基层全科医师培养。
(四)充分发挥健康管理、公共卫生、眼科、视光学、疾病防控、中医院等相关领域专家的指导作用,推广视力健康科普知识。
(五)做好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取得经验,对全省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真正摸索出行之有效的经验,并在全省推广。
(六)进一步完善我省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系统,尝试建立包含学生健康影响因素监测、学生健康体检监测等内容的综合监测管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