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      |    无障碍浏览

对政协云南省第十二届三次会议第120300793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0-09-28 09:49       浏览次数:

温少昌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健康扶贫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提案》(第120300793号),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我省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方面工作情况

(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健全。

截至2019年底,在我省农村地区设有乡镇卫生院1361个、村卫生室13450个,达到了每个行政村建有村卫生室,每个乡镇至少设有1所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在城市地区,全省共建有社区卫生服务服务中心19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01个,居民“15分钟服务圈”不断优化,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健全。我省在全国率先制定基本医疗有保障标准并纳入关于进一步完善贫困退出机制的通知》和《云南省贫困退出标准和脱贫成果巩固要求指标说明》。2019年我省针对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达标排查,对不达标的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实行按月调度,逐项销号管理。2020年再次对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达标验收,确保群众有地方看病。截至2020630日全省88个贫困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均达脱贫巩固要求,村卫生室均达贫困退出标准。

(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一是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级评审工作。各地对照《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评价指南(2019年)》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评价指南(2019年)》,找差距、抓整改、促提升,有力的促进了活动开展。2019年全省23所机构达到国家推荐标准,379所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其中279所达到我省甲级标准。二是积极开展社区医院试点工作。2019年我省被确定为国家社区医院建设试点省份,共有1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验收达到社区医院建设标准;三是实施慢性病管理能力提升项目。截至2019年底整合中央及省级资金,在乡镇卫生院建设585个慢病管理中心和401个心脑血管救治站,初步搭建了覆盖全省急性胸痛和脑卒中患者的一线快速救治网络;“一中心一站”建设连续两年纳入省政府惠民实事及健康云南行动支撑项目,2020年将安排经费支持211个乡镇卫生院建设慢病管理中心,92个乡镇卫生院建设心脑血管救治站。四是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标准化建设工程。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2019年整合资金,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了2392台(套)DR、彩超、心电图机、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全自动血球分析仪等设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配置的短板进一步补齐。

(三)基层卫生人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1.建立基层医疗卫生队伍薪酬激励机制。20206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云南省促进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发展三十条措施》,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政策,按照“两个允许”政策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年末业务收支有结余的,在提取不高于当年医疗收入1%的医疗风险基金、10%的职工福利基金(基金滚存较多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适当降低提取比例或暂停提取)后,主要用于人员薪酬分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分配时向关键岗位和骨干人员倾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作为家庭医生团队所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组成部分,主要用于人员薪酬分配。同时,还从优化职称评审制度、提升服务能力、落实生活补助政策、完善全科医生使用激励机制、稳定乡村医生队伍等方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2.加大基层卫生人员招聘力度。完善基层卫生机构招聘办法,出台《云南省乡镇卫生院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指导意见》,对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招聘引进的条件、程序、方式等给予大幅倾斜,急需紧缺人才招聘适当放宽年龄、学历条件和开考比例,具有执业资格的人员、执业助理医师的乡村医生等情况可以考核招聘,开通直聘的渠道。2020年,为贯彻“六保”要求,落实“六稳”工作,降低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造成的影响,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我省大幅增加名额面向全国高校优秀毕业生专项招聘1万名工作人员,其中乡镇卫生院计划专项招聘专业技术人员2650名。目前报名、笔试、面试已经结束,进入考察录用阶段,乡镇卫生院实际招聘专业技术人员1705名。

3.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培养。一是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2016-2019年,累计招录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4094人。二是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2013年我省印发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实施意见》,对全科医生制度发展目标、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执业方式、激励机制、保障措施等作了明确。截至目前,已招收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学员5241名,已有3825名取得全科转岗培训合格证。三是认真做好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工作。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启动实施紧缺专业人才培训项目,培训周期为1年,培训结束后,学员将返回原单位为基层开展相关业务工作。20182019两年,紧缺人才(麻醉、康复、临床药师)及县级医院骨干专科医师培训4个项目共培训来自县乡基层医务人员175人。四是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培训项目。2019年中央下达资金,对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训骨干全科医生、骨干乡村医生、骨干人员、护士、村卫生室人员和管理人员7898人进行培训,重点针对基层实际操作技能,适宜技术,包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管理,中医药服务技术,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等开展培训。五是实施基层卫生人员学历提升工程,对乡镇卫生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实施大专学历提升,乡村医生实施中专学历提升,并分别给予50%80%的学费补助,2019年全省共有3374人参加中专学历教育,1222人参加大专学历教育。六是加强基层卫生管理人员培训。2019年全省安排50名管理人员参加由上海市举办为期10天的基层卫生管理人员培训班;与善小基金会合作,组织深度贫困地区140名乡村医生进行了“德技双馨”技能培训。

(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不断强化。

我省不断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提高管理质量,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效益不断显现。2019年我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总体完成良好,14个主要指标中10项达到国家绩效目标要求,2项接近国家目标要求。各地积极创新模式,做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如保山腾冲市和德宏芒市创新绩效评价模式,突破绩效分配政策,有效提高了基层工作积极性;楚雄姚安县开发应用“云心电”技术,提高服务效率的同时,极大地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截至2019年底,全省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达到86.62%,档案管理进一步规范,档案使用率逐步提高;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0%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率均达到年度进度要求;65岁以上老年人、35岁及以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人数分别达到261.19万人、255.9万人、58.48万人、22.12万人。

(五)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不断推进。

 2019年我省42个县(贫困县27个)成为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县。9月,省政府在祥云召开了全省县域内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资金打包付费改革暨县域医共体建设现场推进会,12月省卫生健康委联合编办、财政、人社、医保4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做好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我省医共体试点建设的目标、实施路径和主要任务。目前全省42个试点县均印发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施方案,有38个县成立了由县级党委、政府牵头,机构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卫生健康、医保等部门及医共体成员单位等利益相关方代表参与的医共体管理委员会,统筹医共体的规划建设、投入保障、人事制度和考核监管等重大事项。通过各地积极探索,我省县域医共体建设摸索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云县五统一管理、峨山县529”一体化管理、祥云县六大中心管理等模式。

二、关于我省按人头打包付费支付方式改革医疗保障方面工作情况

为进一步整合县域内医疗资源,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促进医保政策向基层倾斜,落实基层首诊的分级诊疗制度,保障基层人民群众的健康,积极开展医保资金县域内按人头打包付费改革试点工作。20194月,制定了《关于开展县域内城乡居民医疗保障资金按人头打包付费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医疗保障部门按照“年初包干、按季预拨,年终结算”的办法将年度打包资金额度80%左右,按季度预先拨付医共体牵头医疗机构,结余资金由医共体成员单位按规定合理使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金保障,拨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保障资金应不低于医疗保障资金总额的25%。目前,全省共有42个国家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县中,35个试点县正式启动城乡居民医保资金打包付费改革工作,其中祥云县、峨山县医保资金打包付费改革成效明显。通过实施医保资金打包付费,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参保人员待遇保障到位,医疗机构主动控费,提高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医保资金使用率大幅提高。

三、关于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助力脱贫攻坚方面打算

(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卫生健康队伍素质。

认真落实《云南省促进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发展三十条措施》文件精神,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一是要继续动员和组织乡村医生积极参加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加快推进乡村医生队伍执业化进程;二是继续开展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考前培训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推进全科医生特岗计划,扎实做好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强化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就业安置和履约管理;三是认真做好基层全科医生注册工作,确保2020年底前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有1名全科医生;四是不断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落实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政策,推进村卫生室医保结算,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和资金拨付,保障乡村医生合理收入;全面推进乡村医生“乡管村用”,2020年起将乡村医生定额补助标准由300元提高到500元,增加部分主要用于补助乡村医生参加养老保险,建立健全乡村医生养老保障长效机制,解决乡村医生后顾之忧。五是做好基层卫生人才培训、乡镇卫生院院长、乡村医生德技双馨等培训项目。

(二)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基层服务水平。

我省继续加大对医疗卫生投入力度,2020年至2022年在原有投入的基础上,支持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及基层慢病管理中心和心脑血管救治站建设。一是以“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级评审为抓手,不断提升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的综合服务能力,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信任度和满意度。

二是全面推进社区医院建设,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地见效。在前期社区医院试点建设的基础上,认真组织调查摸底,全面摸清基本情况、群众需求、服务能力等信息,并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合理规划社区医院建设数量和任务目标,时间服从质量,不追求数量。2020年全省将再推荐一批有条件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开展社区医院建设。

三是继续做好“一中心一站”建设。通过三年时间,到2022年底全省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慢病管理中心,50%乡镇卫生院建成心脑血管救治站。加强慢病管理中心和救治站业务技能培训和运行管理,实现基层“一中心一站”与县级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业务统一管理,工作无缝对接,充分发挥“一中心一站”在慢病管理和危急重症救治方面的作用。

(三)全力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建设工作。

1.明确建设目标。参照国家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指导方案和国家即将出台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4个维度(责任共同体、管理共同体、服务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的评判标准以及20项监测指标(有序就医格局基本形成、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医疗卫生资源有效利用),我省设定了“5明显,1增,1控,1下降”的县域医共体试点建设目标。即:到2020年底,试点县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医疗保险基金使用效益明显发挥,医疗卫生机构诊疗行为明显规范,医防融合实施效果明显显现,县域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医疗卫生机构有能力开展的技术和项目不断增加,居民医疗费用负担控制合理,县域外住院人次占比逐年下降。分级诊疗制度基本建成,县域就诊率达到90%,县域内基层就诊率达到65%,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有序就医格局基本形成。

2.确定建设框架。试点县应根据地理位置、服务人口、医疗卫生资源布局、现有医疗机构数量、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等情况,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方便群众、易于管理”的原则,组建以县级医疗机构为核心,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公共卫生机构全面融入,社会办医疗机构、康复机构、护理机构积极参与的紧密型医共体。在制度设计上强调了县域医共体建设要保持“八个不变”:政府办医主体责任保持不变;财政投入保障机制保持不变;医共体成员单位法人资格保持不变、单位性质保持不变、基本功能定位保持不变、承担的主要工作任务保持不变、人员身份保持不变、人事关系保持不变。

3.突出建设重点。一是深化外部治理机制改革,保障医共体科学发展和有效运行。建立由县级党委、政府牵头,机构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卫生健康、医保等部门及医共体成员单位等利益相关方代表参与的管理委员会;二是完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提高医共体管理和运行效率。充分整合优化现有医院管理资源,推动医共体内人、财、物、信息等充分整合,对医共体机构、人员、财务、业务、药械、信息、医保、绩效考核等实施统一的管理。三是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激发医共体运行活力和发展动力。将管理权、经营权、人事调配权和收入分配权等下放给医共体牵头医院。落实“两个允许”,合理确定医共体成员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和薪酬水平,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待遇水平,保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工作。落实医共体内部薪酬分配自主权,建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内部分配机制,并与药品、耗材和检查检验收入脱钩。四是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通过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要素、统筹县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远程医疗服务,提升县级和基层服务能力,推进医防融合等方式,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