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丨秋季易发消化道疾病防治指南
来源:云南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5-10-13 09:02:36       浏览次数: 【字体:

常见秋季消化道疾病

秋季腹泻:常见于儿童,主要由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引起,症状包括呕吐、水样便、腹痛、发热等。

急性肠胃炎:多因不洁饮食引起,表现为腹胀、腹痛、腹泻,可能伴有精神不振、四肢乏力。

慢性胃炎:长期饮食不当可致慢性胃炎,表现为饭后饱胀感、胃口不好、体重减轻。

消化性溃疡:与季节、饮食不当有关,症状包括节律性和周期性上腹痛、反酸、胃胀、嗳气、恶心、呕吐等。

胃肠功能紊乱:表现为上腹痛和不适、上腹胀满、早饱、恶心、嗳气等。

饮食调整

合理饮食:避免辛辣、油腻、酸性等刺激性食物,选择易消化食物,如米粥、面条等,少食多餐。

增加膳食纤维:多吃蔬菜、水果和高纤维食物,如胡萝卜、红薯、香蕉等,有助于预防便秘。

保持水分:多饮水,如白水、梨水、蜂蜜水、柠檬水等,有助于软化粪便,减少排便困难。

生活方式调整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刺激胃黏膜,加重病情,应尽量避免。

减轻压力:长期紧张、焦虑等情绪会加重胃溃疡症状,可通过运动、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

适度运动:坚持散步、快走、打太极等轻度运动,既能提升身体抵抗力,又能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胃肠功能。

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腹部受凉,防止肠胃功能受影响。

预防措施

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保持室内良好空气流通,避免腹部着凉。

接种疫苗:目前虽无特定抗病毒药物针对轮状病毒,但接种疫苗是预防轮状病毒急性胃肠炎的有效措施。

良好卫生习惯: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尤其是在饭前饭后、使用厕所后,使用肥皂和流水彻底清洁双手。

就医建议

及时就医:如果出现持续呕吐、腹泻、便血、黑便、呕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对于轻度腹泻患者,可居家观察,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口服补液盐Ⅲ是关键),饮食清淡。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