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饮食管理
低盐饮食:每日钠盐摄入应控制在3—5克以内,避免咸菜、腌制品、加工食品等高钠食物,以防止身体里的水和盐分排不出去,加重心脏负担。
低脂饮食:减少动物脂肪、油炸食品和内脏摄入,选择植物油、鱼类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控制糖分摄入:避免高糖饮料、甜点及高糖水果,如榴莲、香蕉、葡萄等,以防加重心脏负荷。
适量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鱼肉等,有助于维持营养和免疫功能。
限制液体摄入:每日总液体摄入量(包括水、汤、水果等)建议控制在1500—2000毫升以内,具体应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调整。
二、体重与液体监测
每天清晨起床后、排尿后、早餐前称重,记录体重变化。若体重在1—2天内增加1—1.5公斤或一周内增加2.3公斤以上,应及时就医。
记录每日液体摄入与排出量,观察是否有水存积迹象,如下肢水肿、腹胀等。
三、运动与康复
根据自身病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
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运动中出现气短、心悸等症状应立即停止并休息。
四、作息与心理调适
保持规律作息,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学会管理压力,如深呼吸、冥想、参加支持小组等,避免情绪波动加重心脏负担。
五、药物与病情监测
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可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
定期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避免使用可能加重心衰的药物,如布洛芬、萘普生钠等非甾体抗炎药。
六、其他注意事项
戒烟限酒:吸烟会加重心脏负担,酒精可能干扰药物作用,建议完全戒烟,饮酒需遵医嘱。
预防感染:接种流感、肺炎疫苗,减少感染诱发心衰的风险。
注意水肿和呼吸困难:如出现下肢水肿、夜间不能平卧、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