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食品安全指南
来源:云南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5-05-27 16:24       浏览次数: 【字体:

采购环节

选择正规渠道:优先选择信誉良好的超市、农贸市场或正规电商平台购买食品,避免流动摊贩和来路不明的食品,不购买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无生产厂家的“三无”产品。

查看标签信息:仔细检查食品包装是否完整,标签是否包含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生产许可证编号等信息,不购买标签不完整的食品。

注重食品新鲜度:挑选肉类、蔬菜和水果时,要注意选择新鲜、无异味、无腐烂的产品。

储存环节

分类存放:生熟食品要分开储存,避免交叉污染。可将熟食放在冰箱上层,生食放在下层。同时,不同类别的食品要采用不同的储存方式,如主食类食物应装在洁净、干燥容器中,放在阴凉、通风、干燥处;绿叶类蔬菜需尽快食用,根茎类蔬菜和水果可按需在室内冷凉处或冰箱冷藏。

合理冷藏冷冻:肉类、海鲜等易腐食品应冷藏保存,温度控制在4℃以下;冷冻食品要密封包装,避免反复冻融,家庭自制食品在冰箱冷冻室的存放时间不要超过1个月,预包装食品即使在保质期内,最好也不要超过3个月。

遵循先进先出原则:定期清理冰箱,遵循“先进先出”原则,先买的先吃,及时处理过期食品。

烹饪环节

保持清洁卫生:烹饪前要洗净双手,食材要彻底清洗,尤其是蔬菜、水果和海鲜。厨房台面、餐具、刀具和砧板等也要定期清洁消毒。

充分加热:肉类、禽类、蛋类和海产品等要煮熟煮透,确保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杀死可能存在的细菌和病毒。汤、煲等食物要煮开,肉类和禽类的汁水要变清,而不能是淡红色的。对于需要二次加热的食品,要确保加热温度和时间足够。

正确处理剩饭剩菜:尽量按需烹饪,减少剩饭剩菜。如有剩余,需及时冷藏,且冷藏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再次食用前要充分加热,食物中心温度不低于70℃,并确认感官性状未发生变化后方可食用。

饮食习惯

使用公筷公勺和分餐:家庭实行分餐制,养成使用公筷公勺的好习惯,避免交叉污染。

控制特殊食物摄入:老年人、儿童及低免疫力人群应控制生冷食物的摄入,建议主动、及时、适量饮水。少吃烧烤、麻辣烫等易滋生细菌的食物,多食用清淡营养类食品,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

其他方面

注意饮用水安全:确保饮用水清洁卫生,定期清洗饮水设备。

妥善保管购物凭据:妥善保管好购物凭据及相关依据,以便发生消费争议时能够提供维权依据。

防范野生动物和特殊食品风险:不购买、不食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不采摘、不食用野生蘑菇、野菜和野果,避免食用来源不明、不可辨别毒性的食物,以防发生食物中毒事件。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