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哮喘日定于每年5月的第一个星期二
2025年国际哮喘日是5月6日
主题“让吸入治疗惠及所有人”
哮喘的症状
喘息:是哮喘的典型症状,呼气时可出现高音调的喘鸣声,常在夜间或凌晨加重,发作时间可数小时至数天不等。
气促:患者在活动后或夜间休息时感到呼吸急促,严重时即使在静息状态下也可能出现气促。
胸闷:常在哮喘发作时出现,患者感觉胸部紧束,呼吸不畅。
咳嗽:多为干咳,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或加重,也可在吸入冷空气、运动后等诱发。
其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胸痛、乏力、出汗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发绀、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危及生命的表现。
哮喘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长期控制药物:是预防和控制哮喘症状的基础治疗,需长期规律使用。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如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糠酸莫米松等,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炎药物。
长效β₂受体激动剂(LABA):如沙美特罗、福莫特罗等,可松弛气道平滑肌,常与ICS联合使用。
白三烯调节剂:如孟鲁司特、扎鲁司特等,可口服给药,能缓解哮喘症状、改善肺功能。
茶碱类药物:如氨茶碱,具有支气管扩张作用,但不良反应较多,临床应用受限。
速效缓解药物:用于迅速缓解哮喘急性发作时的症状,按需使用。
短效β₂受体激动剂(SABA):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是缓解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
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可与SABA联合雾化吸入,增强支气管舒张效果。
短效茶碱类药物:如茶碱,用于哮喘急性发作时的缓解,但不良反应较多。
非药物治疗
避免诱发因素:识别并避免接触过敏原、刺激性气体、冷空气等诱发因素。
呼吸康复治疗:包括呼吸肌训练、缩唇呼吸等,可改善呼吸功能,减轻呼吸困难。
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对明确过敏原且无法避免接触的患者,可采用皮下或舌下免疫治疗,降低对过敏原的敏感性。
支气管热成形术:适用于重度持续性哮喘患者,通过热能减少气道平滑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哮喘的预防措施
环境控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接触烟草烟雾、厨房油烟、花粉、尘螨等过敏原。
规律用药:严格按照医嘱使用长期控制药物,不要自行停药或减量。
加强锻炼: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
预防感冒: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避免过度疲劳,保持良好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