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这个“帮扶团”让县医院的薄弱学科变了样
来源:健康报       发布时间:2025-07-11       浏览次数: 【字体:

近日,记者在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病区,见到墙上挂着一面面患者表达感谢的锦旗。该院神经外科主任、学科带头人黄加华向记者讲述了这些锦旗背后的故事,并深有感触地说:“以前,脑外伤患者来一个转走一个。自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外科‘帮扶团’来了以后,我们学会了开展颅脑外伤手术等,一些高难度神经外科手术也能在县级开展了,患者再也不用往外跑了。”

这种改变源自上海新华医院多年开展的对口支援。从2018年10月开始,上海新华医院神经外科先后派出多位专家到龙陵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进行驻点帮扶,在龙陵县成立上海交通大学颅神经疾病诊治中心云南分中心,搭建神经外科疑难病例救治平台。此后,龙陵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建起来了,并从薄弱亚专科发展为优势学科,龙陵县及周边地区神经外科患者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久久为功

打牢基础惠百姓

“大脑神经交错、血管纵横,是人体各器官的‘指挥中心’。但它又是人体最脆弱的地方,在大脑上动手术,无异于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黄加华至今仍记得刚从事神经外科工作时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他说:“那时我刚从上海新华医院进修回来,紧接着,2018年10月第一位对口支援专家荆朝辉就来到我们医院。当时,医院一台相关设备都没有。在他的指导下,医院陆续配备了手术显微镜、开颅动力系统等神经外科设备,才有了开展手术的条件。”

上海新华医院神经外科连续派出荆朝辉、赵华、张新、钟文翔4位专家到龙陵驻点帮扶。“当时,我们最迫切需要提升的是颅脑外伤这类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上海专家非常用心、用情,不管是在凌晨还是午休时间,只要患者有需要,总是第一时间赶到,从手术方式到手术要点,再到术后管理,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这才有了我们的快速成长。”黄加华说。

自上海交通大学颅神经疾病诊治中心云南分中心在龙陵县人民医院成立以来,中心名誉主任、上海新华医院神经外科李世亭教授每季度都携团队到龙陵县开展义诊、手术,以“病人不动专家动”的方式,为当地神经外科疑难危重症患者搭建了一个便捷就医平台。

47岁的患者陈某走路不稳,行走时步伐一高一低1年多,几经治疗也未能缓解该症状。李世亭查明其患有脊髓肿瘤,通过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并保留神经功能。术后,陈某走路恢复正常。“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上海专家的‘一对一’治疗,这对我们患者来说真是太好了。”陈某说。

据悉,该分中心自成立以来,已开展诊疗活动27期,义诊3000余人次,累计开展手术323台,辐射保山市5个县(市、区)及周边地区,各类颅神经疾病、颅脑肿瘤、脑血管疾病及周围神经病变等患者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东部发达地区优质医疗资源。

走顺走好

内外发力促发展

多年来,“帮扶团”不仅为患者解除病痛,同时把先进的医疗技术、管理理念和服务模式带到龙陵县。在他们的帮助下,龙陵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用了5年的时间,从只有1个人发展成有7个医生、14个护士的独立学科,2022年成为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神经外科建设中心”。

除了手术带教,上海专家还聚焦基层神经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组织业务培训、教学查房、病例讨论。截至2021年12月底,龙陵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已具备诊治神经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且能独立开展颅脑外伤手术、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和微创碎吸手术等。

更多患者选择留在县域内就诊,尤其是许多急危重症患者在黄金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治疗,避免了外转过程中的各种风险,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医生,我的脸终于不跳了。谢谢你们,让我重新找回自信。”近日,21岁在校大学生梁某在复诊时,向“帮扶团”表达感谢。梁某患面肌痉挛2年多,在接受了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后,抽动症状消失,她终于能灿烂地微笑了。

黄加华深知,上海专家是科室发展的“领路人”,要把这条路走顺、走好,本地医生的努力也很关键。多年来,在上海专家的影响下,黄加华不断钻研新技术,在微创介入方面下苦功夫。他带领团队开展颅内动脉瘤等脑血管的介入治疗、内镜辅助下脑内血肿清除等微创治疗,提升了科室技术内涵和服务能力。

龙陵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发展,还带动了该院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康复医学科等学科进步,使得医院综合救治能力进一步提升,能更好地为当地百姓提供诊疗服务。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