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高黎贡山南麓的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海拔落差大,雨季漫长,素有“滇西雨屏”之称。坐落在怒江峡谷畔的勐糯镇是龙陵县最为偏远的乡镇之一,全镇人口仅1.928万人。从镇里到县城有98公里3个小时的车程,常因雨季山体塌方等原因,需四五个小时才能走完,加之镇上医疗资源匮乏,看病难一度突出。
2023年9月,龙陵县整合全县医疗资源,由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总院龙陵县人民医院全面托管勐糯镇中心卫生院,成立龙陵县人民医院勐糯院区。
2024年,勐糯院区整体搬迁至新院区,开展新技术57项,年门诊量达10.5万人次。
近日,记者走进勐糯院区,探寻这家乡镇卫生院快速提档升级的“秘籍”。
“一把手”工程解决急难愁盼
一栋崭新的11层高的医疗大楼巍然矗立在平坦的坝子上,几里外就能看到,这便是勐糯院区新院区。
新院区里,就诊环境通透明亮。“以前看病还在老院址,设施设备陈旧,只有1个综合门诊,人多的时候很拥挤。现在搬迁到了新院区,县级专家也来到勐糯,卫生院技术提高了、环境和服务也越来越好。”勐糯镇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鲁丽华深有感触地说道。
“对呢,对呢,勐糯院区厉害呢。”日前,从勐糯院区新院区康复出院的大寨村村民甘定文逢人便夸。3月初,甘定文不慎从高处摔落,导致创伤性血气胸,勐糯院区外妇科迅速识别其危重症状,为其行胸腔闭式引流。
“当时患者脸色苍白、口唇发绀、极度呼吸困难,病情非常危重。若是在以前,会将患者转至上级医院,由于路途遥远,患者很可能在路上失去生命。现在,在总院派驻专家的带领下,我们已经能熟练地处理常规的外伤,独立开展腹部微创手术,在危急重症救治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突破。”勐糯院区外妇科医生杨富东说道。
勐糯院区医疗能力的提升,离不开硬件、软件条件的改善。据了解,为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题,龙陵县将勐糯院区搬迁列为“一把手”带头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重点问题,在相关部门的高位推进下,对搬迁工作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各参建单位全力推进,历时7个月,于2024年4月实现勐糯院区整体搬迁。勐糯院区新院区占地48亩,开放床位250张,开设门诊诊疗科室7个,建立标准化手术室,添置16排CT、宫腔镜、腹腔镜等先进设备26台(套),医疗设备投入额达900余万元。龙陵县人民医院院长兼勐糯院区院长王耀昌介绍:“新院区建成后,辐射勐糯镇及周边永德县、镇康县、施甸县的7个乡镇,惠及10余万名群众。”
自勐糯院区成立以来,龙陵县人民医院作为龙陵县医共体总院,围绕“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的目标,结合基层学科发展短板,定期派专家驻点帮扶勐糯院区,截至目前共派出6批31名专家。同时,该院接收勐糯院区34名医务人员来院进修,重点提升其对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危急重症的诊治能力。
一体化运作实现能力跃升
总院专家进驻后,带领勐糯院区创造了许多个首例,例如首例心脏彩超、首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首例宫腔镜手术,并成功救治出血超3000毫升宫外孕患者、84岁脑梗死老人、3岁突发嵌顿疝孩童等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王耀昌介绍,自2023年9月以来,勐糯院区的医疗服务能力逐步跃升,共开展新技术57项、手术842台,开展检验检查项目275项,住院病种达562种。2025年1月,勐糯院区接收的镇外就诊患者达2484人次,同比增加485人次。
当前,依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龙陵县形成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县、乡、村三级协同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围绕“防、筛、治、管”开展慢性病全流程服务。在此背景下,勐糯院区通过与龙陵县人民医院协同联动、一体化运作,明确转诊标准,建立转诊“绿色通道”,确保转诊患者快速准确对接专科资源。
3月初,家住勐糯镇田坡村的59岁患者郭美新,因急性阑尾炎伴阑尾穿孔到勐糯院区就诊。因其年纪大、病情重、麻醉风险较高,医生决定将其转至龙陵县人民医院。“我们与总院联系好之后,直接用救护车将患者送到总院。术后第三天,患者转回我们院区进行康复,非常方便。”杨富东感叹。
据了解,除了医疗帮扶,龙陵县人民医院在运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勐糯院区大力指导,参与勐糯院区重大决策,帮助优化管理结构,完善院区规章制度,健全绩效与薪金分配制度,提高了勐糯院区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