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省中医医疗集团五届一次董事会在昆明举行,省卫生健康委、云南中医药大学、各级中医医疗机构负责人参会。
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姜旭为云南中医药事业发展定思路、明目标、亮举措。
云南发展中医药事业正当其时: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项目、资金叠加,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传承创新中心、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中医特色重点医院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十四五”以来,全省基本健全了省、州市、县、乡镇(社区)、村五级中医药服务体系;
州市级中医医院实现了全覆盖,县级中医医院建设提速,投入运营的达到了104所;
每千人口公立中医医院床位数达到0.88张;
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覆盖面保持在95%以上;
5个学科、29个专科进入国家中医药局高水平学科、优势专科建设项目;
每千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提升到0.61人;
……
去年,省委、省政府决心把中医药产业打造成“第二个烟草产业”。云南将围绕打造中医“云岭名方”主题,推动在政策、机制上实现突破。
云南省中医医疗集团大有可为:
省中医医疗集团历经20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在带动州市、县级中医医院管理水平提升、学科建设优化、人才培养强化、科研创新突破、制剂调剂使用拓展以及适宜技术推广普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集团成员=覆盖全省16个州(市)112个县(区);
集团中药制剂调剂品种数量达到172个,使用单位扩大至124家集团成员单位;
全省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稳步推进,培训县级师资2364人,推广适宜技术51项;
……
面向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集团将继续带领成员单位,发挥好全省中医药服务主力军作用,更好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各族群众健康贡献中医智慧、中医力量。
补齐发展短板是当务之急:
当前全省中医药事业也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县级中医医院在医共体建设中牵头能力不足,中医药服务资源总量短缺与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并存等。
基础设施硬件短板要加快补齐——
省级层面,省中医医院要加快推进云南省民族医医院建设进度,包括国家疫病防治基地、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等项目,确保公立三级医院绩效监测评估保持在A+水平。云中二院、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要逐步加强现有条件的改善,同步加强学科、专科建设,加快晋级提档,推进服务能力再提升;州市、县级层面,红河、版纳、楚雄、德宏、文山五个特色重点医院项目建设要加快推进。其他有建设需求的医院,要主动对接国家“十五五”规划,提前做好项目储备和前期的准备工作,切实提升医院办医条件。
医疗能力短板务必加快补齐——
中医医院必须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两条腿走路”,目标是西医不落后、中医有优势。要建强中医学科(专科),打造区域内有影响力的品牌科室;全力提升综合医疗能力,为医院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平衡好医疗和科研的关系;深入抓好中西医协同工作;积极推进中医医院儿科、妇科等科室建设,抓好健康知识宣传等工作。
人才短板要加快破题——
要实施人才强院计划,用好用活“银龄医师”“沪滇卫生健康对口帮扶协作”“省管县用”等政策,争取每院引进1—2名省级以上名中医或学科带头人。结合实际出台本医院优惠政策,保障引进人才的薪酬待遇和生活待遇,确保既要引得来,还要留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