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云南省两会明确将“实施银龄人才计划”纳入云南省10件惠民实事。日前召开的2025年云南省卫生健康工作会议指出,探索灵活多样的“银龄医师”工作方式和符合“银龄医师”特点的薪酬待遇机制,完成2025年全省引进1000名“银龄医师”的目标,并确保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如何引进医疗卫生高层次人才?如何让“银龄医师”愿意留在当地?如何让他们在基层发挥作用,实现“老有所为”?近年来,云南省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有益尝试。
广辟渠道 让人才引得进
“银龄医师”通常具备丰富的临床、教学、管理等经验,他们重返医疗一线后,往往能够发挥“传帮带”作用,助力医院、科室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去年8月,针对省内卫生健康系统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和基层医务人员缺乏的现状,云南省人民政府出台《云南省“银龄医师”行动计划(试行)》(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一项项暖心举措,饱含惜才、爱才之情。《行动计划》印发后,云南省卫生健康系统积极响应,各地纷纷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发布人才引进计划,吸引了大批“银龄医师”奉献云岭、发挥余热。
从今年云南省卫生健康工作会上公布的数据来看,玉溪市已引进“银龄医师”181名,高居省内各州(市)引进人数的榜首。据了解,玉溪市卫生健康委主动深入挖掘资源、精准引进“银龄医师”,还鼓励单位退休专家积极推荐辖区外符合条件的亲友同门,确定符合需求及引进条件的“银龄医师”目标人群,主动对接了解专家意愿,争取合作引才。
曾任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儿内科主任的鲁萍,在退休后成为玉溪市人民医院首批签约的“银龄专家”之一。她积极参与玉溪市人民医院营养科儿童矮小相关项目的临床研究工作,每周开车往返于昆明和玉溪之间,为当地被身高发育问题困扰的孩子及其家长排忧解难。
鲁萍带领玉溪市人民医院营养科团队,开展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性激素激发试验等检查项目,填补医院业务领域空白,推动肥胖、矮小、性早熟等疾病的规范化诊疗及学科建设发展。在她的指导参与下,该院在短短4个月时间内,诊断了4个罕见病例,包括一名因基因突变引起的神经发育性遗传病患者。该患者此前已反复就诊6年多,跑遍各地医院却始终没有查出病因,最终在“家门口”确诊。
据介绍,根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职责和定位的不同,云南省设定了不同的“银龄医师”人才引进标准。省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鼓励引进国家级人才和省外省级高层次人才,市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鼓励引进省内外高级职称以上人才,县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鼓励引进省内外中级职称以上人才,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引进具有相应资质的人才;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返聘的退休医疗卫生人才也被纳入“银龄医师”行动计划范围。
根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提供的最新数据,截至2025年1月,全省各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引进“银龄医师”已达950余名,其中省外200余名,省内750余名。
真情相待 让人才留得住
既要招得来,也要留得住。云南省鼓励各地创新方式方法、优化人才引进环境,依托地理、旅游等资源优势,创新“旅游+”“候鸟+”“康养+”“退休返乡”等引才模式,吸引省内外退休医疗卫生人才边执业边康养,柔性引进“银龄医师”。
袁曙光是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第一批引进的医学专业博士、退休医学专家。退休前,他曾是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主任、云南省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了解到当地医学影像学科基础比较薄弱、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后,退休后的袁曙光欣然接受墨江县人民医院的聘请,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投身当地医学影像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
“作为墨江人,虽然一直工作在外,但我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医疗卫生事业。如今退休了,能在余热未尽之年,为家乡作一点微薄的贡献,是我回到家乡的初衷。”袁曙光说。受聘后通过现场教学、疑难病例分析、集中交流等方式,袁曙光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带到家乡,不断优化基层医院诊疗流程,提高影像医学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在他的带领下,墨江县人民医院在医学影像新技术的应用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
依托“乡情乡愁”引进“银龄医师”,吸引在外退休医疗卫生人才回乡执业、发挥余热,是云南省不少地区的有益尝试。以玉溪市为例,该市利用人才返乡探亲等多种方式,对玉溪籍在外的退休或即将退休的医疗卫生人才进行全面梳理并建立联系,通过勤联络、常走动,强化玉溪籍在外人才的亲情纽带关系,让更多“银龄医师”参与到当地的医疗卫生事业中。全国知名眼科专家、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原副院长徐格致是玉溪人,他在退休后决定反哺家乡,全力帮扶玉溪市人民医院提升眼科的医疗水平。“作为玉溪人,能为家乡的发展做点事,是件值得骄傲和开心的事。”徐格致说。
为确保“银龄医师”能够安心、舒心地投入工作,云南省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如提高待遇、优化工作环境、提供必要的职业保障等,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尊重与关怀。
精准施策 让人才用得好
云南省把如何有效利用退休医疗卫生人才资源,作为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精准施策,支持、鼓励退休医生参与医疗服务并发挥重要作用。
《行动计划》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银龄医师”在各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专家工作站”“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鼓励各州(市)、县(市、区)建立“银龄医师”候鸟人才工作站,并由同级财政对候鸟人才工作站给予补助。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退休医学专家高伟是第一位牵手丽江的“银龄医师”。了解到当地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相对较高、医疗资源相对欠缺、医疗服务能力相对不足的现状后,高伟决定依托政策支持,在丽江市人民医院建设“银发专家”工作站。工作站的投入使用,不仅拓宽了当地医疗服务渠道,还为多维度防治儿童先心病并辐射至丽江周边地区奠定了基础,有力促进了当地对于先心病预防与治疗的重视。
自签约以来,高伟到丽江市服务6次,成功实施高难度心脏手术54例,不少手术在当地尚属首次。去年10月,他成功为一名1岁零7个月的小女孩实施手术,开创了丽江医疗史上为最小年纪先心病患儿实施手术的先例。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银龄医师”行动计划充分发挥高层次退休医疗人才的有益补充作用,让他们不仅能继续服务于社会,也使其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