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综合症”指人们在长假后出现的各种生理或心理的不适表现。如在节后的几天里感觉厌倦,无精打采,学习和工作效率低下,甚至有不明原因的恶心、眩晕、肠道反应、焦虑、神经衰弱等。这是由于长假期间很多人容易忘记平时对自己的约束,熬夜娱乐、暴饮暴食、起居反常、情绪波动所导致的。
“节后综合征”有哪些症状?
症状一:头晕、耳鸣、眼花、四肢乏力。
病因:没日没夜打牌、搓麻将、上网。
诊断:“玩乐过度综合症”。
症状二: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肚痛。
病因:暴饮暴食、无规律进食。
诊断:“饮食综合症”。
症状三:头晕胸闷、困倦乏力、情绪烦躁。
病因:外出人流量大,空气质量差,上班后,心里还惦记着假期生活,出现焦虑、烦躁、不想上班的心理。
诊断:“拥挤综合症”。
如何缓解“节后综合征”?
合理膳食,荤素搭配
建议节后饮食应遵循多样性原则,可以适当减少肉类的摄入,多吃谷类食物和绿色蔬菜。以素、清淡为主,少油、少糖、少盐,多吃粗纤维和水果蔬菜,多喝水,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帮助胃肠道恢复健康。
调整作息,早睡早起
不少人假期的作息非常不规律,不管是彻夜上网或打牌还是披星戴月奔波在旅途,都会让自身的生物钟被打乱。补救措施之一就是调整作息,尽量早睡早起,有条件的话可以适当午休。如果晚上难以入睡,洗个热水澡会有助于睡眠。还可轻轻按摩头部、散步闲逛或做其他小事分分心。
适度运动,缓解压力
适度的运动不仅有助于缓解疲劳感和紧张情绪,还能有活力地开展节后工作。
避免高强度工作
除了睡眠、饮食、运动等身体方面的调节,心理上的适应也很重要。节后短时间内不宜开展强度过大的工作,而应循序渐进,先把必要的工作做完,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避免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与此同时,可以做一些心理暗示,把心态调整到正常的工作学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