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做好“传帮带”,人民日报点赞云南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4-01-19 10:20       浏览次数: 【字体:

一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的实践——

名医做好“传帮带”

“多亏了云南阜外的大夫,手术特别成功。”回忆起7年前来云南旅游时突发的心血管疾病,79岁的尤大爷仍然心有余悸。

“当时我和老伴参观完一个景点,突然胸背部出现‘撕裂般的疼痛’,当场就晕过去了。”尤大爷说,自己在当地医院抢救后,确诊为主动脉夹层,随后被转至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云南医院(以下简称云南阜外)。

那时候的云南阜外投入运营不久,由云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以下简称北京阜外)合作共建,是云南省唯一的一家三级甲等心血管病专科公立医院,并于2019年成为第一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单位。

“老人的动脉破口位于主动脉弓部小弯侧,几乎与左锁骨下动脉在同一平面,解剖条件比较棘手。”云南阜外血管外科主任郭媛媛说,“这样的手术难度较大,我们跟北京阜外血管外科专家讨论后,专家决定从北京飞来昆明为老人做手术。”

这次手术很成功,术后第二天,尤大爷已能够下床活动。

郭媛媛告诉记者,在云南阜外刚成立的两年时间里,由于本地医生团队相对不够成熟,遇到难度较大的危重症,北京阜外的专家经常到云南来做手术,给大家示范。

如今,郭媛媛已顺利“出师”。同样的主动脉夹层疑难病症,郭媛媛已能担任手术主刀,成功治愈了数名患者。

云南阜外院长助理牛国栋介绍,云南阜外完整平移了北京阜外的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学科架构、医疗管理模式及信息系统。北京阜外长期派驻临床及行政管理相关工作人员,作为科室轮值负责人指导云南阜外团队开展日常诊疗及管理工作。目前,已有超过820名北京专家在云南轮转工作过,长期保证65余名专家在云南工作。此外,云南阜外本地招聘的医院临床及行政人员,几乎全员安排至北京阜外进行进修培训。

培训不光是技术的交流,同时也是阜外文化的传播。“在阜外,我们遵循生命至上。我们教给年轻医生,只会做手术的医生只能称之为技术匠,不能称为好医生。知识会过时,但对患者认真严谨的态度和为患者服务的精神不会过时,达到这两个要求才称得上是好医生。”牛国栋说。

作为一名年轻的科室主任,郭媛媛坦言自己的成长,受益于北京阜外对年轻医生的培养机制。“在我培养期内,专家有时担任我的手术第一助理,在一旁指导。”

在云南阜外,许多像郭媛媛这样的年轻医生快速成长,一批高级医疗技术推广普及:2023年,三四级手术占比达95.47%,冠状动脉手术622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772例……

“未来,云南阜外和北京阜外将通过与更多高校搭建平台展开合作,依托优质医疗资源展开科研教学,完善人才服务管理制度,提升人才培养和吸引能力。同时增强人才输出‘造血’能力,带动省内各级医院的临床诊疗水平共同进步,落实好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国家政策。”牛国栋说。

新闻背景

目前,我国已确定五批共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覆盖所有医疗资源薄弱省份。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数据显示,项目实施以来,有1400余项诊疗技术平移至输入省份,填补了300多项省域医疗技术空白,相关省份跨省就医人数明显下降。借鉴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经验,各省份也在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十四五”期间,国家将支持各地建设120个左右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推动省内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