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许早就听说过蛇缠腰、缠腰龙等。其实,这些说的都是带状疱疹,它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通常表现为身体单侧出现带状分布的皮疹,故名“带状疱疹”。
什么是带状疱疹?
初次感染可引起水痘,当身体免疫力低下时,潜伏在背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再激活引起带状疱疹,临床表现为成群的簇状水疱,沿单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
多数成人都感染过“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而这种病毒一经感染,就会终生携带。
典型症状除了身体单侧会出现成群的水疱,令人饱受皮疹之苦,还会导致灼烧、电击、刀刺般疼痛,急性期疼痛可能更甚于分娩阵痛、脊椎损伤、类风湿关节炎,慢性癌痛等。不论年龄、性别、部位,带状疱疹患者的共同感受就是疼痛难忍,疼痛程度已经严重影响到睡眠和生活质量。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为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30%以上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持续超过1年,部分病程可能更长。
在出现疼痛的患者中,69.6%的患者为中至重度疼痛。大约10%—30%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出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疼痛程度剧烈,且持续时间长。这种疼痛可能会持续存在,长期的疼痛会严重干扰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可能会出现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情况。带状神经痛时间越久,越难治愈。
这几类人是带状疱疹的高发人群
因为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当水痘治好后,残留的病毒为了躲避免疫系统。悄咪咪躲进了你的感觉神经节里,一潜伏可能就是十几年,看似相安无事,其实病毒一直在找机会。
比如你熬个夜,让免疫系统拉垮了,病毒可能就会卷土重来。另外随着年龄的增大,到了五六十岁的年纪,抵抗力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镇不住病毒,病毒也就会趁机冒出来了。以下人群是带状疱疹好发人群:
1.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2.精神紧张、压力大、长期熬夜、过度疲劳的人。
3.免疫力低的人。
4.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或者其他免疫抑制剂的人。
带状疱疹怎么治疗?
带状疱疹的治疗目标包括促进皮损消退,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带状疱疹是病毒感染的急性期,在皮肤科治疗。如果少数人发生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这时候体内病毒几乎没有了,而是神经受损了,应该到疼痛科治疗。就好像脑中风早期在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治疗,后遗症状如偏瘫、言语障碍等,就要到康复科治疗了,道理是一样的。
1.抗病毒药物:是临床治疗带状疱疹的常用药物,能有效缩短病程,加速皮疹愈合,减少新发皮疹,阻断病毒播散。
2.镇痛治疗:疼痛常贯穿带状疱疹疾病的全过程,建议对不同程度的疼痛选用不同的镇痛药物。对于严重疼痛以及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尝试神经阻滞、脉冲射频治疗、神经电刺激等微创介入治疗。
3.其他:糖皮质激素疗法、中医治疗、针灸治疗、局部物理治疗、局部外用药物治疗等均可酌情考虑。
4.做好患病后及早就医及治疗。坚持正确的药物剂量和疗程,保持皮损清洁,避免继发细菌感染,适当休息,保证足够营养也不可忽视。
5.多病共存的综合治疗:带状疱疹患者多同时并发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要同时控制好血压、血糖,治疗共存的基础病。
预防带状疱疹这两件事很关键
1.提高免疫力: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是预防带状疱疹的关键。建议易感人群可从保证饮食均衡、适度运动锻炼、积极调整心态、保证充足睡眠等方面提高免疫力。
2.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带状疱疹的有效方式。目前我国上市的重组带状疱疹疫苗,遵循自愿原则,接种人群为5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后保护效力在90%以上,模型数据预测保护时长至少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