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感觉胃像着火了……”
“最近怎么大便变黑了……”
警惕!可能是胃出血!
胃出血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它指的是胃黏膜出血,导致血液进入胃腔。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胃出血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1.胃出血的症状
上腹疼痛
胃出血时,患者会感到上腹部剧烈的疼痛,常常是刺痛或灼热感。疼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因个人情况而异。
呕血或黑便
胃出血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呕血或黑便,这是由于血液进入消化道引起的。
头晕、乏力
大量失血会导致血流量减少,从而影响组织器官的供血,引起头晕、乏力等。
心慌、气促
失血会导致心脏收缩功能减弱,引起心慌、气促等症状。
出汗、恶心、呕吐
由于胃黏膜受损,神经反射机制可能会引起出汗、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个体在胃出血时表现的症状会有所不同,有些人可能只是表现出轻微的症状,而有些人可能出现严重的症状。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应立即就医。
2.胃出血的常见原因
胃溃疡
胃溃疡是最常见的引起胃出血的原因之一。长期存在胃溃疡会损伤胃黏膜血管,导致出血。
胃炎
慢性胃炎、急性胃炎等炎症都会对胃黏膜造成损害,进而引发胃出血。
食管静脉曲张
食管静脉曲张是肝硬化等肝功能不全引起的严重疾病,胃出血是其并发症之一。
胃癌
胃癌在晚期常伴随胃黏膜的破坏和溃疡,导致出血。
药物或酒精滥用
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物和抗凝药物,以及过量饮酒会损伤胃黏膜,导致胃出血。
3.胃出血的诊断及治疗
胃出血的诊断主要依靠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内窥镜检查、影像室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手段。通过这些检查,医生可以有效得知患者胃出血的病因、严重程度等关键信息,从而及时治疗。
胃出血的常见治疗措施有药物治疗、内镜治疗、血管介入治疗等。对于无法控制的严重胃出血,外科手术可能是最后的治疗选择。如果怀疑自己或他人出现胃出血,应尽快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检查和治疗。及早发现和干预可以提高胃出血治疗成功的机会,降低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