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去旅游我两三天都排不出大便,最后排出像羊粪疙瘩一样的干便,难受,太影响玩的心情了!”“十一”小长假即将来临,“旅行性便秘”再次成为很多人畅游路上的“绊脚石”。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安瑛表示,我们跟胃肠的相处也需要平衡,你如果“规规矩矩”的,它也会摸索出一个节律来,知道你几点钟开始进食,胃肠道就准备工作了。但是一旦节律被打破,胃肠道也会跟着变化甚至紊乱,旅行中出现的便秘往往就是这样发生的。
安瑛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周二下午
专家擅长:擅长疑难危重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在内镜下的诊治。
这些因素打乱了胃肠道的工作节律
安瑛介绍,旅行途中出现便秘可能有很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饮食习惯、饮食种类的改变:到外地出游常常就是奔着当地的美食去的,这些外地饮食往往也和平常进食的食物种类有区别,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居多,膳食纤维含量不多,胃肠道短时间很难适应。
饮水量的减少:路途和游玩过程中,可能自觉不自觉忘了喝水,饮水量减少,粪便中的水分减少,也容易便秘。
节奏的变化:出行中往往会有不可预料的情况发生,导致无法在有便意的时候及时排便。
久坐:长时间乘坐各类交通工具,身体活动减少,也是引起便秘的因素。
憋大便:去到一个新的地方,由于不熟悉不能及时找到卫生间,或者卫生条件不佳等因素,有的人就会有意憋住大便,大便在肠道里待的时间一长,水分被吸收,大便干结就出现了便秘。
情绪紧张焦虑: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密切联系,两者之间通过肠—脑轴存在着相互作用关系。当身处紧张或压力时,神经系统会向消化系统传递这种紧张状态,肠道通过感受器感受到后影响消化系统的蠕动,导致肠道蠕动减慢而引发便秘。
要想“畅”游 你得这么做
要尽情享受愉快的旅程,避免被便秘困扰,安瑛建议可以尝试以下方法:途中提醒自己多饮水,吃东西的时候,可以多摄入一些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
长时间乘坐高铁、飞机时,找机会适当走动一下;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量不要憋便;如厕的时间不要太长,最好控制在10分钟以内;保证睡眠充足,提前安排行程。
“有些人吃完东西就想解大便,这是胃结肠反射的作用。当食物从胃进入肠道时,会导致胃和肠道交接处的肌肉被牵拉,胃—结肠反射被激活,就会有想要排便的冲动。这种反射常发生于早餐后,因此,建议出行时可以在早餐后试着排便,时间也相对从容一些。”安瑛也提醒,肠道有容量感受器,摄入东西过少,到达结肠的东西不多,就刺激不了肠道排便,因此,吃得太少也会引起便秘。
有备无患 这些药别忘带
安瑛建议出行时可以准备一些相对安全的药物,以备不时之需。乳果糖和聚乙二醇都属于渗透性泻药,安全性较高,这类药物在肠道内形成高渗状态,保持甚至增加肠道水分,使粪便体积增加,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偶尔用开塞露刺激一下肠道排便也是可以的,但不建议长期用。
除了便秘,腹胀、嗳气、反酸、腹泻也是出行当中常遇到的消化系统问题,可以备一些常用药,如消化酶、奥美拉唑、蒙脱石散等。
对于普通人群而言,便秘会降低生活质量,影响出行的愉快体验,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便秘可能诱发严重并发症,要引起高度重视,必要时请到医院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