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野生菌中毒?
来源:云南新闻广播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3-08-30 10:12       浏览次数: 【字体:

《健康生活》节目由云南省人口和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支持制作。

进入雨季,云南又进入一年一度吃野生菌的好时节。本期节目,我们请到云南省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所刘志涛所长带大家“认识并预防野生菌中毒”。

名医档案

刘志涛 云南省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所所长 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中华预防医学会中毒控制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食品卫生分会青年委员、云南省政府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云南省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科普宣传和风险交流专家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云南省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

选购野生菌的时候如何辨别是否有毒?

目前,食用安全性比较高的野生菌包括:青头菌、松茸、松露、鸡枞菌、干巴菌等。这些野生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钙、磷、钾、镁、硒等矿物质和多糖类物质。

选购野生菌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头上戴帽(菌盖)、腰间系裙(菌环)、脚上穿鞋(菌托)的菌子多有毒,尽量不要吃!

2.自己不熟知的菌子不要吃!只吃熟知的食用菌!

加工野生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买来的野生菌不要混在一起炒或煮,最好每次只食用一种野生菌,且不要过量食用。

2.加工烹调野生菌时方法要得当。不论哪种菌子都不要凉拌着吃;不论炒制还是烧汤,都要炒熟煮透;不要用急火快炒。

3.吃菌时不要喝酒。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同时,酒精会导致全身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增加毒素的吸收,进而引起中毒。

吃了菌子之后如果感到不适要采取什么措施?

应立即前往正规医疗机构治疗。如果不能及时就医,要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进行催吐、洗胃、导泻或灌肠等处理,尽快排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减少有毒物质的吸收,从而减轻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经过这些处理后,还要尽快转送正规医院诊治,最好携带剩余野生菌样品,以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治疗。

目前我省采取了哪些措施预防野生菌中毒事件发生?

2023年,依据中毒风险将云南所辖县(市、区)的野生菌中毒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采取不同防控措施预防野生菌中毒事件的发生。基于2020年-2022年全省野生菌中毒数据并结合当地有毒野生菌种类(重点关注中毒致死的野生菌亚稀褶红菇,剧毒鹅膏类等),将累计中毒事件数超过100起或死亡人数超过3人的地区划定为高风险地区,累计中毒事件起数为30起至99起或死亡人数为1人到2人的地区划定为中风险地区,累计中毒事件起数不足30起且无死亡的地区划定为低风险地区。

全省共划定野生菌中毒风险高风险地区7个,中风险地区51个,低风险地区62个,无上报地区9个。其中宜良县、红塔区、华宁县、新平县、澜沧县、墨江县、砚山县等7个县(市、区)被划定为高风险地区,大家要特别注意,提升自我防范意识,降低中毒风险。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