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这个高温“杀手”
来源:北京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3-07-26 15:05       浏览次数: 【字体:

继北京一名导游在带团游览时因热射病抢救无效离世后,近日,北京急救中心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称,一名儿童在户外长时间运动后未饮水,出现神志不清情况,经医生诊断为热射病。

炎炎夏日,持续高温,“热死人了”已经不再是一句玩笑话,那么到底什么叫热射病?预防中暑及热射病,我们该注意什么呢?

什么是“热射病”?

中暑分为轻、中、重度;重症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热射病属于重度中暑的最严重类型。

热射病源于高热引发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即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系统受损,救治起来非常困难,死亡率也非常高,通常介于20%-70%,50岁以上患者可高达80%。

该病有几条关键要素:一是身体核心温度超过40°C;二是皮肤干热、潮红;三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症状,例如谵妄、惊厥或昏迷等。

哪些人容易患上热射病?

1.劳力型热射病

主要由于高强度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常见于夏季剧烈运动的健康青年人,比如在夏季参训的官兵、运动员、消防员、建筑工人等。

2.经典型热射病

常见于年幼者、孕妇和年老体衰者,或是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受损的个体,通常是被动暴露于热环境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

如何预防热射病?

高温天气下需尽量避免在11至16时外出。如必须外出则要做好防暑防晒的准备,特别是户外工作人员在高温天气到来时要注意防暑降温,及时补充水和盐分。最好多备些淡盐水,补水的同时可补充一些因汗出过多而丢失的电解质。

出门可佩戴宽帽檐的遮阳帽,佩戴太阳镜,并涂抹SPF15或以上的防晒霜。此外还需备好防暑药品。

保证充足睡眠,让大脑和身体得到充分放松,可以通过佩戴眼罩等方式改善睡眠环境,从而保证睡眠质量。

室内常通风也很重要。不见得一定是在高温潮湿的室外才会发生中暑或热射病,满足温度、湿度、空气不流通三个条件,便容易“中暑”。有老年人在厨房蒸馒头即发生热射病的病例。所以,每天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对预防中暑或热射病很重要。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障足够的营养。伏天应以清淡饮食为主,蔬菜、水果可以丰富一些,避免油腻、辛辣、性热饮食,也不要酗酒、醉酒。可以适当吃点苦瓜、柚子、莲子心、野菜等苦味食物,还可以适量饮用苦丁茶、菊花茶等饮品。中医认为,苦味食物有清热去火的作用。

现场救护很重要

1.紧急物理降温(用湿的凉毛巾放置于患者的头部和躯干部以降温,或将冰袋置于患者的腋下、颈侧和腹股沟处)。

2.严重者肌肉会因热射病发生不自主的抽搐。发生这种情况不要在病人的嘴里放任何东西,不要去刻意束缚其抽搐的肢体,可用软物(床垫等)垫在病人身下。如果发生呕吐,请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以确保其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

3.及时拨打120就医。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