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丨体检发现高血脂该怎么办
来源:云南新闻广播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3-07-04 15:56       浏览次数: 【字体:

高脂血症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那么高脂血症到底是什么?它有哪些危害?我们应该如何预防?本期《健康生活》我们来了解一下。

血脂是血清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TG) 和类脂(如磷脂)的总称,我们通常说的血脂主要是指甘油三酯和胆固醇。血脂是供应体内能量的物质,其中胆固醇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在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如形成胆汁酸、构成细胞膜、合成激素等;同时又与许多疾病的发生相关,如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

高血脂也称作“高脂血症”,是指血液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脂水平升高;胆固醇升高通常是指L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

多数高血脂患者无任何症状和异常体征,而在常规血液生化检查或体检时被发现,常造成心脑及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被称为“隐形的杀手”。高脂血症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斑块本身增大会阻塞血管。斑块破裂后形成血栓也会阻塞血管。如斑块形成发生在心脏的血管,就叫冠心病;若此时再发生破裂,则叫心肌梗死。

为了及时发现和检出血脂异常,建议20岁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空腹血脂;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应每年均进行血脂检查。

而对于下列人群,更应该重点进行血脂检查:

(1)已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病者。

(2)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者。

(3)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早 发冠心病或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者。

(4)有皮肤黄色瘤者。

(5)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

进行血脂化验时,大家应该注意:

抽血应该空腹12小时以上,晨间取血最佳;取血前日禁食高脂餐和不饮酒;检查前不要服用诸如避孕药、某些降血压药物以及其他可影响血脂水平的药物。

如果发现了高血脂,患者应该积极与医生沟通,并按医生指导,进行降胆固醇的治疗。健康生活方式是血脂管理的基础。

首先要调整饮食结构。健康的饮食需要低脂、低盐、低糖,多吃谷类、水果、蔬菜、家禽和鱼类,少吃猪肉、牛肉、油炸食物等。通过控制饮食,可使血浆胆固醇水平降低5%~10%。

其次,运动方面也需加强。体育运动不但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葡萄糖耐量,还可减轻体重、降低甘油三脂和胆固醇水平,升高H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再次,维持健康的体重。肥胖人群的平均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水平显著高于同龄的非肥胖者。除了体重指数(BMI)与血脂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外,身体脂肪的分布也与血浆脂蛋白水平关系密切。一般来说,中心型肥胖者更容易发生高脂血症,肥胖者的体重减轻后,血脂紊乱亦可恢复正常。

目前,临床上可供选择的降脂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贝特类、烟酸类等,其中他汀是血脂异常治疗药物的基石。他汀类药物可以通过减少肝脏中胆固醇的合成,是目前医学界公认的降低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疗效较强且能显著减少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一线药物。

但使用降脂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脂血症的病因,只是阻断了胆固醇吸收或合成的某个中间环节,所以一旦停药,部分患者1至2周后又回升到治疗前水平,因此这种情况是不能停用药物的。另一方面,多数患者特别是已经发生心血管疾病和(或)糖尿病者均需要长期用药。不能因为一段时间治疗后胆固醇降低到了目标值以下就自行停药或减小用药剂量,否则会明显增加发生心肌梗死或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