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是我国第37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今年“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的宣传主题为“主动接种疫苗,共享健康生活”。旨在让公众更好地理解接种疫苗的重要性,了解疫苗接种在控制传染病、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中的重要作用。今天的《健康生活》,我们就一起聊聊关于预防接种的相关话题。
名医档案
丁峥嵘
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领域首席专家,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昆明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云南省预防医学会疫苗与免疫预防分会主任委员。
预防接种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打预防针。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中,存在有各种各样的细菌和病毒,是我们用肉眼所看不到的,有的细菌和病毒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还会导致死亡。
婴儿出生后,体内往往还有来自妈妈的各种“抵御疾病”的抗体我们叫“母传抗体”,尤其用母乳喂养者,因此,婴儿在半岁内很少感染传染病。但婴儿6个月以后,母传抗体免疫逐渐消退,抵抗力会逐渐减弱和消失,此时若接触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孩子受其感染的几率便大大增加。为了提高儿童抵抗传染病的能力,就需要有计划、及时给适龄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使孩子自身产生抵抗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保护儿童健康地成长。
目前,我省免费为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的疫苗有: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风疹联合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
非免疫规划疫苗是指由居民自愿接种的其他疫苗,比如水痘疫苗、流感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手足口病疫苗、肺炎球菌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等等。
一般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均须需要按时全程接种,非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根据经济状况个人需要适当自愿选择,非免疫规划疫苗对预防疾病同样重要。
如果是免疫力低下的儿童,特别是免疫缺陷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儿童,应首选接种灭活疫苗,如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联合疫苗能够减少接种针次并预防更多的疾病,如想减少多次注射痛苦和往返时间,联合疫苗是最佳选择。
儿童年龄达到相应剂次疫苗的接种年龄时,应尽早接种,建议在下述推荐的年龄之前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相应剂次的接种:
1.乙肝疫苗第1剂:出生后24小时内完成;
2.卡介苗:小于3月龄完成;
3.乙肝疫苗第3剂、脊灰疫苗第3剂、百白破疫苗第3剂、麻腮风疫苗第1剂、乙脑减毒活疫苗第1剂或乙脑灭活疫苗第2剂:小于12月龄完成;
4.A群流脑多糖疫苗第2剂:小于18月龄完成;
5.麻腮风疫苗第2剂、甲肝减毒活疫苗或甲肝灭活疫苗第1剂、百白破疫苗第4剂:小于24月龄完成;
6.乙脑减毒活疫苗第2剂或乙脑灭活疫苗第3剂、甲肝灭活疫苗第2剂:小于3周岁完成;
7.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1剂:小于4周岁完成;
8.脊灰疫苗第4剂:小于5周岁完成;9.白破疫苗、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2剂、乙脑灭活疫苗第4剂:小于7周岁完成。
如果儿童未按照上述推荐的年龄及时完成接种,应根据补种通用原则和每种疫苗的具体补种要求尽早进行补种。因为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免疫程序,这是根据多年科学实践为依据而制定的。
小提示
疫苗接种有绝对禁忌症和相对禁忌症,比如未控制的癫痫、脑病、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急性传染病患病期间或慢性传染病急性发作期间,有严重心、肝、肾疾病者,对疫苗成分过敏者等是不能打疫苗的。还有一些情况是相对禁忌症,不是不能打,而是需要往后延缓,比如一些急性病发作期间,如感冒、发烧或者腹泻期间,严重的湿疹等,在治疗期间也不要着急打疫苗,等这些病好了以后才可以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