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低视力 关注眼健康
来源:“云南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3-03-23 15:18       浏览次数: 【字体:

警惕低视力

—关注眼健康—

低视力≠弱视

提到低视力,你会联想到什么?看不清?弱视?近视?不,低视力远比你想得更复杂。人们往往容易混淆低视力和弱视的概念。

什么是低视力?

低视力是指患者的双眼即使经过手术、药物等治疗以及屈光矫正后仍存在功能性损害,最佳矫正视力为0.05~0.3或视野半径<10度,但还存在剩余视力的患者,通俗地讲就是通过现有的医学治疗后视力仍然低下者。

弱视是眼部无器质性病变,远近视力矫正异常:3岁以下儿童矫正视力低于0.5,4-5岁低于0.6,6-7岁低于0.7;双眼视力相差2行以上。弱视若是经过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为0.05~0.3或视野半径<10度,不再好转者,也属于低视力。

低视力就是看不清?

低视力分为:眼性视障和脑性视障。

眼性视障是眼球缺陷所致,视像不清,分析所见物体的能力正常;主要表现视力低下,也就是视物不清。

脑性视障是脑部受损,如脑部缺氧、脑积水、脑外伤、脑出血、脑部发育不良、脑及经系统感染等引起,看东西清晰,但不懂看到的是什么。主要特征是看物体时有颜色偏好,比如喜欢鲜艳但颜色单一的物体;抗拒复杂事物,容易受动感的物体吸引,喜欢凝视光源,喜欢贴近物体看,不能注视,不能跟随人或视物移动。手眼配合异常、不能准确抓住物体、容易碰到障碍物,视觉反应迟缓。

如果孩子存在低视力问题,应该怎么办?

低视力发现得越早,康复训练效果也就越好。婴幼儿时期视觉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善,具有可塑性。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在3岁之前,敏感期在3-10岁。早期发现、早期矫治,减少视力损害与残疾,促进视觉功能的发育。家长可以根据以下标准评估孩子视力发育情况:

视力发育过程

出生1天:视力在22cm以内,视野小;

2-3月:眼神可以追影,视力大约0.01-0.02;

4-6月:黄斑发育成熟,可以注视物体,存在立体视,视力约0.02-0.08;

7-9月:可以盯住物体,视力约0.1;

1岁:视力可以达到0.1,2-3岁0.5-0.6;

4-5岁:0.6-0.8;

6岁:以上0.8以上。

视觉发育正常水平

1-2月龄:尝试追视物体和光源,对色彩斑斓物感兴趣;

2-3月龄:可以注视追随人脸移动,对黄色、橙色及红色感兴趣;

4-5月龄:孩子会企图抓住、移向喜爱的物体,能认出熟悉面孔;

6-7月龄:视点能从物体转向另一物体,可以捡起掉落的物体,眼球能自如运动;

7-10月龄:视力进一步发育,模仿面部表情或玩看到的游戏;

11月-1岁半:视觉敏捷,可以玩积木或组装物体;

1岁半-2岁:通过视觉观察将物体配对,指出书中的抽象物体,模仿敲打与行为表演;

2-3岁:分辨几何图形,画出抽象的图形如圆形方形或三角形;

3-6岁:观察图画内联系,会临摹简单字母;

6-7岁:临摹抽象图画,学习写字,简单阅读。

发现孩子低视力,应该怎样治疗?

首先我们要先找到引起低视力的原因,如是脑性视障,要联合儿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共同治疗;如是眼性视障,需要找到眼部疾病并尽量治愈,再设计个体化视觉康复训练计划。

以下五点需要注意:

1.脑视知觉功能训练

目前应用效果最好的训练方法,即通过刺激视觉与大脑的通路,或者重建视觉与大脑的联系,使得眼睛与大脑发挥最大的潜力,尽可能提升视功能。

2.合理使用助视器

严格依据患儿视力,选择合适的光学或非光学助视器;同时,设计配套阅读材料,要求字体从大到小,配合不同训练阶段使用,便于监测患儿视力和阅读能力改善情况。

3.视觉定位能力训练

选择儿童感兴趣的阅读图册或文字材料,训练患儿快速阅读能力和阅读的精准度;锻炼患儿头部运动追踪能力,提高眼部与手部配合的能力。

4.视觉记忆能力训练

让患儿先观察房间内陈设,再取走房间内的某个物体,让患儿回到房间,观察移走了哪个物体,并描述物体的颜色、形状和位置,锻炼患儿的视觉记忆能力。

5.日常生活技能训练

带领儿童在音乐中练习,日常生活技能,如刷牙、穿衣服、洗澡、洗手、整理衣物等,积极鼓励患儿自己完成个人卫生清洁等,提高患儿独立意识和日常生活能力。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