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管县用”助力云南鲁甸建立“县硬乡强村好”医疗服务能力
来源:云南网       发布时间:2023-12-13 16:21       浏览次数: 【字体:

“现在变化可大了,看病特别方便。”近日,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龙头山镇卫生院,来看病的马大爷点起了赞。

 

 

2014年8月3日,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全县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龙头山镇是整个地震中心,受灾最为严重。之后,鲁甸开启了恢复重建工作,其中当地群众迫切需要的医疗服务设施迅速建成。在国家“组团式”对口帮扶及“省管县用”帮扶政策支持下,通过分级分层次帮扶,当地医院医疗水平明显提高,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全部达标,还建立起了“县硬乡强村好”的医疗服务能力,解决了当地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全面提升了医疗服务能力,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医院专家的医疗服务,切实做到了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一般疾病不出村的医疗新变化。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副主任、昭通市第三人民医院(鲁甸县人民医院)院长刘彤云表示,鲁甸县人民医院建设强化党建引领,发挥党组织对医院全面建设的领导作用。昆医大附一院共派出医疗队17批,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专家88名。选定34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副高级以上专家,以“师带徒”的方式对县人民医院医务人员进行带教。不仅如此,2022年至今,鲁甸县人民医院共选派84名医护业务骨干到支援医院和省内外三甲医院进修学习,涉及骨科、神经内科、产科、妇科、呼吸科以及感控等学科。培养了一大批妇科、产科、骨科、麻醉、创伤外科等学科专业骨干。

记者了解到,昆医大附一院在鲁甸县人民医院建立了心脏内科、消化内科、呼吸科、神经内科等15个专家工作站,省级专家定期到鲁甸县人民医院进行教学、带教查房、业务培训、学术讲座、义诊等多种形式帮扶。昆医大附一院还制定了专家工作站考核办法,有效防止了挂牌不工作、工作不出力、出力没有效果等情况的出现。

刘彤云表示,在昆医大附一院的长期帮扶下,鲁甸县人民医院现如今完全能独立自主,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和水平开展的颅内血肿清除术、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肺恶性肿瘤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腹腔血肿血管栓塞术等三、四级复杂手术。填补了鲁甸县心血管介入、日间手术、颈部肿物切除术等新技术新项目的空白。2023年鲁甸县人民医院有望突破手术8000台次,三四级手术达2000余台。医院在危、急、重、难等重大疾病救治能力方面得到大幅提升,有效推动医院高质量建设步入快车道。

截至目前,鲁甸县人民医院已开展新技术新业务45项,建成国家标准化心衰中心、高血压中心、房颤中心、肺血管病建设单位4个。

 

昆医大附一院省管县用医疗队队长、鲁甸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杜开利介绍表示,为补齐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务人员人才短板,昆医大附一院联合鲁甸县人民医院针对基层开展“授人以渔”培训行动,在创伤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救治,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管理,家庭医生签约,规范诊疗流程等方面,对全县乡镇卫生院(中心)和村卫生室医护人员进行轮流培训,今年已组织开展培训3轮410人次。通过培训,有效提高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诊治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的能力,减少误诊、漏诊以及改善临床预后,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综合素质。

 

 

鲁甸县卫生健康局工作人员介绍,全县各乡镇卫生院心脑血管救治站的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有力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急危重症患者的识别和救治能力,填补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地溶栓治疗空白,初步搭建了覆盖全县急性胸痛和脑卒中患者的快速救治网络,基层抢救急危重症患者能力明显增强。

刘彤云表示,今后将继续加强临床、科研、教学及乡村医生培训,推动县、乡镇、村三级学科建设发展,补齐人才短板,提高县、乡镇和村三级医护人员水平。

记者 彭锡 通讯员 陆继才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