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县擦亮生态文化名片,厚植绿美永平底色
来源:省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12-08 16:21       浏览次数: 【字体:

近年来,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聚焦“绿色食品加工贸易集散地、生态文化新城”的发展定位,紧紧围绕云南省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部署要求以及“建设滨水园林城市”省级绿美城市试点工作目标,采取“拓城、强基、铺绿、添景、塑美”等措施,着力打造“特色鲜明、景观优美、类型丰富、幸福宜居”的绿美城市。

实施“一河七脉绿美提升行动”着力塑造滨河园林景观。按照“沿银江河及支流规划布局,建设滨河生态景观”的思路,遵循县城自然山水骨架特征,依托“一河七脉”的水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山、水、风、田园等自然资源,采取河道综合整治、湿地生态系统建设、局部景观打造等措施,建设银河文化长廊公园及银江河滨河公园,启动以绿化和景观打造为主、辅以适当商业开发的银江河新光大桥至永兴桥段建设,进一步构建银江河流域生态走廊、滨河园林景观。同时,以观音河改造新建永乐公园、观音河滨河公园,以中屯河改造滨河游园,积极构建完善的城市生态景观系统,逐步形成“一河七脉、沿河沿路、四面临水”的滨水园林城市新面貌。

实施“公园绿地提升行动”着力提升公共绿地档次。按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充分挖掘城市边角地、零碎地、闲置地等地带,将公园绿化、广场建设与城市规划建设同步谋划、同步推进,通过增设康体健身器材、儿童滑梯、休闲凉亭、象棋石桌设施等途径,精心打造一批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主题公园;通过规划扩绿、拆房补绿、破硬植绿、留白增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立体添绿等途径,用心用情推进群众家门口的口袋公园建设,拓宽绿地建设途径,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局部景观。目前,县城建成区已建成各类公园23个、游园(口袋公园)14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02平方米,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达100%,观音河滨河公园、绿趣苑公园、荷花公园、永乐公园、龙坡森林公园等已成为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和市民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初步形成了“推门见绿、出门进园、转角遇美”的景观效果。

实施“道路绿化提升行动”着力构建城市绿道网络。紧密结合城市路网的新建和改造,坚持道路基础与绿化同步规划、设计和施工,做到了路通树绿。结合道路更新改造,进一步见缝插绿、见空增绿,对10条街道补绿增绿,栽种乔木1139株、地被5684平方米,丰富了绿化品种,提高了绿化档次。围绕城市绿道规划,通过全力推进城市绿道慢行系统等项目的建设,新建、改建博南路、博南东路城市绿道及博南公园、永乐公园、观音河滨河公园、龙坡森林公园等一批绿道,构建起“点、线、面、轴、片”相融合的绿道构架和体系,县城建成区绿道长度11.622公里。

实施“绿美社区建设行动”着力增强群众绿色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增绿提质”为主线,按照“拆围透绿、规划建设、还绿于民”和“应纳尽纳、确无遗漏”原则,积极开展“园林式居住区”“绿美庭院”“绿美社区”等创建活动,县城建成区的200户家庭被评审命名“绿美庭院”示范户。目前,永平县城建成区绿地面积246.18公顷,绿地率达40.03%,城市的品质和人民群众的绿色福祉不断提升。

实施“生态文化建设行动”着力凸显城市特色风貌。围绕“绿美、宜居、特色、韧性”要求,以促进经济发展、做精县城品质、提升人居环境、展示永平形象为重点,坚持建管并重、长短结合、内外兼修、整体提升的总体思路,充分挖掘山水自然、古道文明、博南文化、美食味道等元素,将自然风貌、历史遗存、人文景观、城市精神融为一体,着力将永平建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生态文化新城。在推进绿美城市建设中,对古城区街、路、牌、坊等实行修旧如旧,保护历史风貌,建成了“永平历史文化发展渊源”“永平八景”“在永平留下足迹的历史名人”等一批景观雕塑,保留和修复了曲硐村老清真寺、简易师范学校等一批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彰显出永平“地域性、文化性、民族性、特色性”的城市风貌。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