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南涧县立足县情实际,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和健康县城为抓手,不断健全和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勤锻炼”专项行动。
按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提标改造全民健身场地和体育设施建设,提升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水平。新建和改扩建集文化宣传、体育健身等功能为一体的南涧灵宝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土林无量塔AAA级景区公园、偃月公园、涧南公园、涧北公园、山体公园、农耕文化主题公园、竹林湿地公园等体育公园;建设和改造集400米塑胶跑道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等功能为一体的南涧县全民健身中心;建设集自行车运动比赛、徒步、户外跑步等功能为一体的无量药谷康养场馆及南涧无量山国际山地自行车赛道,打造南涧县碧溪乡孔雀渡休闲垂钓基地和集旅游、文化宣传为一体的南涧无量山樱花谷,建设跳菜雕塑广场、定边风雨桥等许多县城公共设施和县城街头绿地、小广场和小游园,新建游泳馆、足球场,升级改造南涧一中、南涧民中等全县76校运动场地建设;整合涧河宋词生态长廊、南涧县海绵城市康体休闲慢道、景观水系步行街、县城后山生态休闲慢道、县城至土林无量塔景区公园的“超级栈道”等各类城市慢行道、绿道等健身步道;分期分批建设乡镇、行政村和有条件的自然村文化广场和旅游文化广场等体育设施建设,扩大运动场地面积,提升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水平。
加强全民健身组织建设,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科学指导全民健身。大力建设县乡体育协会组织,以群众体育需求为导向,优先发展群众广泛参与的单项和综合性体育社会组织,着力健全南涧县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中心、南涧县少体校、南涧县巧玲舞蹈培训学校、南涧县足球协会、南涧县老体协等体育健身组织,推进全县单项、人群和行业体育协会、俱乐部发展,鼓励社区妇女、青少年、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组建健身组织和参与开展体育活动;不断发展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举办南涧跳菜百名人才培训班,命名表彰“百名跳菜艺人、百支跳菜队、百个跳菜名村、百座跳菜舞台、百家跳菜名店”,培养“跳菜名人”“跳菜名队”体育指导员推广传承非遗文化“南涧跳菜”技艺;持续强化科学健身服务,常态化开展国民体质检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试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
积极承办世界级、国家级等高级别体育赛事活动,打造县域体育锻炼新引擎。着力培育建设“七彩云南”系列省级赛事品牌和云南户外运动品牌,积极搭建竞赛平台,高规格承办大理南涧无量山国际山地自行车邀请赛、中国山地自行车联赛、七彩云南——南涧县碧溪乡孔雀渡全国野钓公开赛(云南省精品赛)、樱花谷——凤凰山自驾游等赛事活动;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团委、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的引领作用,组织举办全国第七届“万步有约”健走激励赛南涧赛区——南涧县第七届“万步有约”大赛、大理州第七届校园篮球暨南涧县职工篮球赛、大理州中长跑比赛暨南涧县中学生篮球运动会、大理州“无量山杯”老年人桥牌竞技麻将联谊赛等各类赛事活动,提升赛事水平,示范引领更多人群参加体育锻炼,扩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建立健全全民健身活动及赛事制度,推动全民健身指导服务再上新台阶。制定《南涧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南涧县推进健康县城建设专项行动系列——“勤锻炼”行动方案》《南涧县职工工间操制度》等制度和实施方案,形成定期举办职工体育赛事活动和青少年、老年人健身赛事活动工作机制,强化赛事管理、引导群众树立“运动促健康,科学合理运动”的理念,普及健身知识,科学指导健身活动,全面提升全民健身品质。制作南涧县职工工间操教学视频,举办南涧县工间操培训班、南涧县职工工间操比赛,推广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套广播体操、“南涧跳菜”民族健身操、健身气功(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等)、太极拳、健身操(国家体育总局社会指导员中心推广的12套健身广场舞)等传统健身操(舞)进家庭、进单位、进社区。
以建设健康校园为抓手,全面增强学生群体的健身意识,持续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根据年级或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情况并利用课余时间、周末、节假日和寒暑假开展中小学生篮球、足球、啦啦操体育联赛,定期召开中小学生运动会或体育节,开足开齐体育课,创新国家级非遗文化“南涧跳菜”“足球活动”进校园,开发“课桌舞”“兔子舞”等内容丰富的课间操,坚持眼保健操锻炼,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天校内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积极推进校园特色运动项目建设,探索教练员入校开展“足球进校园活动”技术指导,提升学校特色项目竞技水平。组织全县中小学生视力筛查、体检等,强化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强化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选派全县79名教师参加州教体局和州妇儿工委组织的中小学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班培训,邀请心理、法律专家教授到县内小初高中学校以“心怀感恩、心存感激、真情回报、励志成才”“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法律伴我健康成长”“预防校园欺凌,共建和谐校园”“青春不迷茫:大话‘青春期综合征’”“治护未来,守望成长”等为主题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呵护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