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州梁河县在创建全国卫生县城过程中积极探索,创新推出介于刚性执法和柔性劝说之间的“红黑榜”监督管理模式,“红黑榜”的震慑力和自带的荣誉感为食品安全、城乡环境、城市文明等“城市病”“环境病”治理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一、食品“红黑榜”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为进一步督促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主动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梁河县市场监管管理部门出台了《梁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餐饮服务单位“红黑榜”管理制度》,建立食品安全“红黑榜”制度,将全县 647 个餐饮单位(摊位)纳入管理范围,分行列榜,跟进管辖,让“舌尖上的安全”得到保障。结合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将按照“净餐馆”“管集市”等具体要求,通过日常检查、重要节点督查、不定期抽查等方式,评出“红榜”“黑榜”单位,在“梁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直观展现上榜店址、店名、店内经营环境、后厨加工操作场所等实际情景,“有图有真像”,明确上榜理由,将经营场所内外环境干净整洁、“三防”设施有效使用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列为“红榜”,将环境卫生“脏”“乱”“差”、群众投诉多等未有效落实食品安全制度的单位列为“黑榜”予以公布曝光并责令限时整改, “红黑榜”切切实实成为公众消费选择的“风向标”,真正起到了“曝光一家,整改一家,教育一片”的效果。
为将“红黑榜”的督促效果从“亮相”走向“见效”,食品安全“红黑榜”信息实行动态管理机制,辖区日常监管人员将“黑榜”单位列为重点监管对象,通过增加监查频次、限时跟进整改、组织“回头查看”等方式进行跟踪监管。通过“曝光-整改-达标-公示”的信息闭环处置,上榜单位可实现“红”与“黑”互换,一旦发现“红榜”单位卫生条件变差、销售过期食品等行为,将立即撤销“红榜”资格,“黑榜”单位通过积极整改,可以撤销“黑榜”,甚至转为“红榜”单位。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形成警示和震慑效果,引导群众理性消费,倒逼企业(业户)落实责任。梁河县老东北饺子馆因店内环境卫生较差,食品摆放杂乱;生活用品与餐饮食品堆杂在一起的原因上了“黑榜”,店主黄明珠惭愧地说,“害羞了,全县人民都晓得了,再不按照要求整改,我的餐馆肯定开不下去了”。他痛下决心对标准整改,实现了“退黑榜、上红榜”,老顾客又回来了,还带来了奔着“红榜”来的“吃货”,生意更加兴隆。
继推出食品“红黑榜”后,市场监管部门将药品、化妆品以及特种设备监督管理也纳入“红黑榜”管理范畴,并建立了“红黑榜”发布工作台账,进一步健全了“红黑榜”公示机制,使“红黑榜”管理更加系统化、整体化、规范化。截至目前,共公示“红黑榜”3期,曝光整改不规范经营户18户,网民转载浏览量达2万余次,形成让守法者受益、违法者受损的激励约束机制,倒逼经营者增强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将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创新举措落到微观实处。
二、人居 “红黑榜”晒出家园洁净
梁河县以“红黑榜”抓住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牛鼻子”,将全县9个乡镇,61个村委会、6个社区、720个村(居)民小组纳入评比范围,发动群众,相互监督、互相帮助,营造出文明、和谐的整治氛围,城乡人居环境得到同步改善。
在卫生县城创建中,结合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实行挂钩包片、志愿服务、卫生日、定期督查“四项制度”,县城6个社区实行处级领导、部门挂钩,由县长亲自负责,每个社区由一名处级领导、一个牵头单位、10余个责任单位挂钩,开展卫生清洁包片负责,共划分59个片区,督促居民、商户落实“门前三包”。结合党员“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依托“傍晚7点小分队”“周末小分队”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服务已达到4234人次,累计服务时长8584.61小时;通过“小手拉大手”,通过校园教育,让学生影响家长、家人,讲究公共卫生,提高“众参与”的覆盖面。以每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五作为全县“卫生日”开展责任片区大清扫,部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经常性抓好本单位内文明卫生,进而实现市民文明素质和卫生习惯的大提升,不仅“门前三包”要包到位、高质量,还要将“三包”范围扩大延伸,通过机关单位的示范效应,影响带动周边居民,达到“干好一个、影响一域、带动一片”。由爱卫办、“美丽梁河”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牵头,定期不定期督查,并将检查情况列入“红黑榜”榜单,检查组不仅督查上级检查反馈问题的整改,还举一反三抓发现问题的整改,对发现问题进行清单式反馈,明确责任主体、整改时限,实行台账管理,限时清零销号,有效落实属地责任、挂包责任、主管责任、家庭和个人责任。
在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中,结合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以乡镇为单位,开展爱国卫生评比达标活动。每个乡又以行政村为单元,并形成了卫生日开展大扫除的工作机制。用微信群、标语、小喇叭、大喇叭等宣传工具,结合面对面口头宣讲等多种办法营造宣传氛围,通过开展户与户、村组环境卫生评比,保洁员工作打分,并以“红黑榜”进行公布,为建设美丽家园助力。通过评优树优激发社会正能量,让群众自觉按照《村规民约》要求自己、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和自我服务,为建设美丽、幸福、和谐家园贡献力量。小小“红黑榜”唤醒了村民对提升人居环境的自觉,有效破解“光拿钱不干活”“政策养懒汉”等难题。
三、文明“红黑榜”亮出市民素质提升
为提升城乡居民文明素质,梁河县把文明“红黑榜”作为城乡风文明建设的“排行榜”“监督岗”“曝光台”。其要义在于融合优秀传统文化习俗于制度建设之中,定规矩、立良俗、扶正气,让群众自觉地向红榜中的优秀典型看齐,有效解决农村群众思想观念落后、乡风文明水平不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缺乏抓手等问题。揭短亮丑,开展“不文明行为随手拍”活动,对攀摘花果、车辆乱停乱放、占道经营、散养宠物等不文明行为列入“黑榜”榜单,通过葫芦丝之乡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加大曝光力度,让不文明的人的事无处遁形,人前蒙羞。
为鲜明树立文明新风,梁河县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寨创建、“文明交通.礼让行人”“文明餐桌.公勺公筷”“无烟机关”“文明养宠”等活动,涌现了五大批典型,背百岁婆婆参加全民核酸检测的“中国好儿媳”获人民网点赞;对制止不文明行为的人在“葫芦丝之乡”微信公众号上网民点赞支持。曩宋阿昌族乡关璋村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定期评比“最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民族团结星级家庭示范户”大力传播正能量,营造了良好的乡风文化建设氛围,获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通过“红榜”宣传,弘扬正能量,借助社会舆论的影响潜移默化地改善了农村的不良风气,提升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推动农村移风易俗、乡风文明。树立典型,营造争先奋进的氛围,激发广大群众“向上、向善、向美”的热情和信心。文明“红黑榜”制度起到了正向激励和反向鞭策的作用,引导群众改变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群众的文明素质明显提高。
各行业榜单一经发布,迅速激励“受表扬”者好上加好,倒逼“落后者”反省自查,奋力追赶。“红黑榜”这把“利剑”,通过正向激励与公开批评相结合,将城市管理各个口子的重点、难点、痛点精准“画像”,不仅为创建卫生县城、巩固文明城市成果立了一把衡量不及格与优秀的“标尺”,一次次放榜,一轮轮整改,“争上红榜”的过程让广大市民成了最大的受益者,让美丽梁河越来越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