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麻栗坡县“八强化八促进”推进边境地区防艾工作成效显著
来源:委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7-02-08 11:25       浏览次数: 【字体:

麻栗坡县认真实施第三轮艾滋病防治人民战争攻坚工程,不断深入实施艾滋病检测、治疗、宣传、行为干预等综合防治工作,艾滋病新发现感染人数6年保持平稳不升,边境地区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2011-2016年检测人数占全县人口的比例分别为8%、8.5%、10.6%、21%、21.2%、25.2%,检测覆盖率逐年提升,每年新发现感染数保持稳定。2016年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较上年同期下降1.8%,报告艾滋病病人,较上年同期下降41.7%,报告死亡较上年同期下降26.6%,感染率者和病人的生存质量逐步提高。

主要做法:一是强化疫情分析研究,促进底子清、情况明。麻栗坡县防艾办每年年初组织城区负责技术指导的业务医疗卫生单位召开防艾业务工作例会,分析全县艾滋病疫情,明确下步防控工作方向,做到重点人群重点防治。二是强化协调沟通,促进防艾各项工作顺利实施。麻栗坡县防艾办充分发挥协调作用,积极主动逐级向防艾部门汇报工作,争取资金、政策、技术支持。协调各成员单位、各乡镇抓好本单位、本乡镇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同时,每季度督促各业务医疗卫生单位认真核对目标书各项指标的进展,对工作滞后的单位给予提醒和通报。三是强化培训宣传,促进人群知晓率。首先,将分片区逐步培训覆盖乡镇村寨村民。共培训45个村寨村民2685人。同时,以部分村小组为单位,聘请村民为宣传骨干开展入户宣传,形成村委会—村小组—骨干—村民的村民自治防艾纽带。其次,防艾成员部门见缝插针普及防艾知识。人社、教育、卫生、妇联、外事办等部门结合部门优势,加大对新进人员、外出务工、留守妇女等人群的培训工作。培训新增教师、新增机关事业人员、创业人员、医务人员、留守妇女、劳务输出人员等共8000余人。再次,建立艾滋病防治示范学校。将麻栗坡民中、县职中、猛硐中学作为艾滋病防治示范学校,通过小手拉大手,以学生带动家长,扩大艾滋病宣传面。四是强化感染者和病人的管理,促进传染源控制。麻栗坡县结合实际,将管理的感染者和病人逐步下移,采取县、乡、村三级管理模式,确保了随访质量和医疗服务的可及性。目前县级管理272人,乡镇管理89人,村级管理8人,同时,与关怀救助紧密结合,每月按规定标准在随访工作中为生活困难的感染者发放生活补助,促进随访工作、CD4检测工作和配偶检测工作顺利开展。五是强化落实艾滋病防治一线医务人员特殊岗位津贴,促进防艾专业队伍建设。自2014年起实施为艾滋病防治一线医务人员发放特殊岗位津贴,调动一线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稳定了防艾专业队伍。目前共87人享受防艾津贴。六是强化检测面广覆盖,促进病情病例早发现。在原有医疗卫生机构开展PITC检测的基础上,扩大检测面,将城区2家民营医院纳入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范畴。七是强化防艾项目启动实施,促进全县防艾常规工作。结合全县每年艾滋病疫情特点,成功申报了天保口岸流动人口艾滋病综合干预项目、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项目、大坪镇宣传扩大艾滋病检测项目等6个项目针对跨境婚姻、流动人口和务工人群、青少年、外籍暗娼、跨境长卡司机、男男性行为人群等重点人群进行艾滋病行为干预和检测,并将发现的感染者和病人及时纳入管理。据统计,共干预和检测:跨境婚姻人群3004人次、流动人口和务工人群927人次、青少年学生1073人、外籍暗娼182人次、跨境长卡司机620人次、男男性行为人群130人次。八是强化跨境合作,促进联防联控合作机制建立。加大与越南河江省卫生厅双边合作,通过召开联席会议及经验交流会,相互通报艾滋病疫情信息、双边分别对相互接壤的边境村寨村民开展培训和检测。6年来,双边共召开联席会12次,相互通报艾滋病疫情24次,培训双边相互接壤的边境村寨村民540人,其中检测156人,无阳性。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