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起,临沧市大力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力争到2015年底,全市95%以上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科、中药房,70%以上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6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一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中医药工作机制。制定出台了《临沧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临沧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意见》和《临沧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成立了以市、县两级人民政府分管副领导为组的中医药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将中医药工作列入各级政府的年度责任目标考核内容,市级财政每年投入10万元用于保证中医重点项目建设,各县(区)财政也逐年增加对中医工作的经费投入,不断改善中医药工作条件。
二是切实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计划总投资2500万元的凤庆县中医医院住院楼建设项目,已完成投资2263万元,预计2015年1月可以投入使用;计划总投资3810万元,总建筑面积12700平方米的云县中医医院已完成投资2500万元,预计2015年7月可以投入使用。先后投入620万元组织实施了临翔区中医医院脑病科、凤庆县中医医院肛肠科、云县中医医院常见多发病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和临翔区博尚镇等17个乡镇卫生院的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和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引导基层医疗机构积极采用中医药综合疗法开展内、外、妇、骨伤等临床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不断改善中医药服务内涵,扩大中医药服务领域,提高中医药治疗效果和效益。
三是切实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出台了《临沧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对基层人员培养政策进行了完善,将乡镇卫生院人才准入条件放宽至专科学历。2013年以来,全市采取人才引进、公开招考的方式共新增中医药人员50余名。同时,加强在职中医药人员的培训,派出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转岗培训10人、县级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31人,参加沪滇合作项目、中医药标准化和能西会中师资培训等160名,先后举办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15期,共培训1600余人次,基层中医人员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四是进一步加大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力度。制定了《临沧市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各建设单位通过不断加大硬件投入,优化软件环境,完善管理措施,医院的临床服务能力得到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得到大幅提升。通过验收,凤庆县中医医院肛肠科、骨伤科,云县中医医院妇科等29个科室获得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凤庆县中医医院肛肠科获得2013年省级特色优势重点专科,临翔区中医医院脑病科、凤庆县中医医院肛肠科先后获得2013年度、2014年度省级中医临床重点专科,这些重点专科有效带动了中医医院的发展。永德县人民医院疼痛科2013年实现业务收入527万元,镇康县针灸科、脑病科业务收入达到750万元,初步呈现出单位重扶持、科室重建设、人员重技术的良好势头。
截至目前,全市市、县两级人民医院都设置了中医科、中药房,覆盖率达100%;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7个能开展中医药服务,覆盖率达70%;983个乡镇卫生院有33家设置了中医科、中药房,覆盖率达39.8%;28个村卫生室320个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覆盖率达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