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耿马县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之一。该县以县人民医院为试点,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改革要求,在明确医院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服务能力,务实推进医改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3年门诊就诊156411人次,同比增长7.84%;出院病人10915人次,同比增长0.09%;总收入为6888万元,同比增长12.01%。其主要做法是:
一是科学定位公立医院功能。县人民政府明确县级公立医院是县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和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与城市大医院分工协作,为县域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积极推行县乡一体化管理,逐步形成县乡村三级分级诊疗、双向转诊、良性互动、相互支撑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
二是推进补偿机制改革。医院在职职工工资由县财政按70%拨付,应缴社会保障费由县财政全额承担;医院离退休人员工资及应缴社会保障费由县财政全额承担;“三无”病人的救治费用从2013年起按实际发生额由县财政补助;聘用编外人员工资按每年70万元的标准纳入县财政预算,不足部分从医院业务收入中支付。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取消药品加成所减少的合理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弥补70%、县财政补助20%、加强成本控制弥补10%解决。2013年财政补助收入1367万元,同比增310万元,增长29.32%。通过科学合理测算,诊疗、手术等35项服务项目收费按一定比例调高,调低6项大型设备检查收费标准。
三是注重加强专科建设。按照《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医院新建重症医学科(ICU)、康复科、预防保健科;改造内科、妇产科、儿科、血液透析室、消毒供应室、麻醉科、检验科。更新配置了一批先进的医疗设备。
四是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在2012年全面推行支付方式改革的基础上,实行门诊总额预付制和住院病床日包干制;医师使用药品逐渐向基本药物靠拢,2013年基药占总药品数51.83%,销售金额比例为40.89%;通过临床路径工作的开展,降低了平均住院费用及平均住院天数,减轻了住院患者的负担。
五是大力推行惠民便民措施。成立“一站式服务中心”,提供导医、导诊、陪检、免费测体温、量血压等一系列惠民便民措施,推行院务公开,增加医院管理透明度,自觉接受监督。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程,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优质、贴心的护理服务。整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职工医疗互助、贫困孕产妇补助、城乡医疗救助、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及计划生育补助等政策,县人民医院对患者实行“一站式”现场减免、即时结算服务,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就医。
六是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制定了《耿马县人民医院公立医院改革中层干部公开竞聘上岗实施方案》,设置竞聘岗位职数共36个,2013年4月全面完成医院中层干部公开竞聘上岗工作。积极推行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制定了《耿马县人民医院2013年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遵循综合目标考核,突出社会效益原则;按质按劳分配,体现激励机制原则;成本核算管理,体现优质、高效、低耗三个原则。将医务人员工资收入与医疗服务技术水平、医德医风、病人满意度等考核结果挂钩,合理拉开收入差距,有效调动和激发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七是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全院各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 2013年组织全员培训69场6439人次,考核29场3762人次。加大人才引进及培养力度,2013年引进1名检验专业本科生。培养学科带头人15人,派出1名医生到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同时派出5名医生、2名护士进行短期进修培训。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建立长期对口支援合作关系;利用华医网对所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全员培训。
八是积极探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认真组织开展等级医院评审工作,以“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重在内涵”为指导方针,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主题,积极开展“二级甲等”医院创建工作。积极探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目前,《耿马自治县人民医院理事会章程》(讨论稿)已经出台,积极探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落实公立医院法人主体地位,合理界定政府和公立医院在人事、资产、财务等方面的责权关系,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投资400余万元开展院内信息化建设,影像、检验、全成本核算等系统已投入使用,以电子病历和医院管理为核心的医院管理和服务电子信息化建设工程已经全面完成并正式运行。注重医院文化建设,以先进的文化鼓舞士气、凝聚人心。全院干部职工奉行“厚德笃行、精医济民”的价值准则,遵循“质量立院、技术强院、服务兴院、文化美院”的办院方针,精诚团结,凝心聚力加快医院建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