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呈现“四提高一控制”的良好局面
来源:厅办       发布时间:2014-07-16 16:30       浏览次数: 【字体:

曲靖市紧紧围绕“提高筹资、扩大受益、规范服务、提升质量、完善监管、确保安全”的工作目标,新农合制度呈现“四提高一控制”的良好局面。

一是筹资机制不断完善,参合率稳步提高。2014年全市共有1502574户,5147750人参加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8.89%,与2013年相比,参合人数增加了129465人,提高1.62个百分点。

二是财政补助力度加大,筹资标准不断提高。2014年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80元,其中,各级财政补助320元,个人缴费60元。截至5月31日,全市共筹集合作医疗基金162958.64万元,占应筹集基金总额的83.31%。

三是补偿政策效率明显,受益面显著提高。2014年1-5月,全市累计减免补偿6506404人次,比2013年同期增加了569078人次,增长9.58%。其中,门诊减免6183340人次,增长了9.7%;住院补偿323064人次,增长7.45%。共计减免77261.29万元。其中,门诊减免费用9579.28万元,增长6.1%;住院共补偿费用67682.01万元,比2013年同期减少257.92万元,下降0.38%。参合群众受益面,受益程度显著提高,得到更多实惠。

四是参合群众保障水平逐年提高。新农合政策范围内报销比达75%,实际报销比达60%,最高补偿到10万元,达到了农民纯收入8倍以上。同时开展了22种重大疾病保障工作,参合群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定点医院监管到位,经办机构服务能力得到加强,基金运行安全。

五是深化支付方式改革,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各县(市、区)均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支付方式改革方案,实行“门诊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平均住院费用限价及补偿资金预算控制支付”等改革方式,有效促进定点医疗机构形成主动控制费用的自我约束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合理调控基金支付方向,有效遏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