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镇康经验 做细做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来源:妇社处       发布时间:2014-06-26 17:06       浏览次数: 【字体:
近日,云南省卫生厅在临沧镇康县举办培训班,组织全省16个州(市)卫生局分管局长、主管科长以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健康教育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和中医机构,省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省卫生厅相关处室负责人共100人现场学习镇康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验,实地参观了凤尾镇卫生院、勐捧镇卫生院、白岩村卫生室、铜厂村卫生室等单位。
  自2009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启动以来,云南省项目实施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乡管为主,各自探索”阶段,2009年-2012年是项目启动初期,实施主体以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参与程度较低,导致工作推进困难,服务质量不高。二是2013年是“县级统筹、分类管理”阶段,在全省推广了沾益县“科学测算,县级统筹,分类打包,绩效考核”模式,将管理层次提高到县级,提高了管理力度;由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牵头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服务,促进了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促进了任务的落实和服务质量的提升。三是2014年是“整体推进、做实做细”阶段,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学习推广镇康县“整体推进、夯实基础、狠抓落实、精细管理”的经验,着重在基础建设、人员保障、资金投入、管理机制、服务模式、考核方式等环节做实做细,整体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镇康县坚持“整体推进、夯实基础、狠抓落实、精细管理”,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做细做实:一是“十八表格记痕迹”,即通过18种表格记录服务的原始信息,保证服务对象和服务质量的真实准确,此外,还进行基线调查,摸清慢病发病情况和服务人群家底,为经费测算和开展服务提供了基础数据。二是“防治结合管慢病”,即将慢病管理技术指导交由县人民医院负责,利用其医疗技术优势,保障了预防和治疗的有效结合,逐步探索建立慢性病患者双向转诊机制。三是“动态追踪抓妇幼”,即村医对孕产妇、儿童健康服务及预防接种实行“插卡式”上墙动态追踪管理,保证健康服务不遗漏,夯实了孕产妇和儿童基础服务工作,做到孕产妇连续3年县内无死亡。四是“市级统筹强重精”,即由临沧市精神病院牵头负责全市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筛查和管理,解决基层无专业人员的问题,确保管理质量,其双向委托购买服务的方法发挥了实效。五是“公示手册促知晓”,即向居民全面公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具体内容、服务时间和经费标准,创新健康教育宣传方法,将健康教育进学校、进超市、进机关,为6个重点人群建立了“保健手册”,在提高群众知晓率和感受程度的同时,还增加了服务的透明度,强化了群众的反向监督作用。六是“末位培训提能力”,即定期对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考核排位,末位者必须安排进修学习。七是“二次绩效增活力”,即县级业务收入全部返还,在乡镇卫生院统筹开展绩效二次分配,公卫临床不分家,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原则,互补互促调动人员积极性。八是“按月考核兑酬劳”,即实施按月定时绩效考核,辅之于必要的抽查,并与资金兑现挂钩,补助经费及时兑现到服务人员手中。九是“人均一元保管理”,即县财政按人均1元标准配套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工作经费,加大了经费保障力度。十是“统筹谋划筑网底”,即围绕重点和薄弱环节,整合县财政专项资金及上级相关经费,加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硬件建设、住房保障、机制建设,增加了人员编制,实行编内编外同工同酬,平等考核,使乡镇卫生院有专门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场所和专门的人员,通过严格实施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初步建成县、乡、村一体的三级项目实施及管理网络,村医收入同步增加,部分村医养老等后顾之忧得到解决。
  下一步,还将着重在抓理解认识、抓政策落实、抓社会宣传、抓服务质量、抓绩效考核、抓基层运行新机制、抓信息化建设等七个方面下功夫,确保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到位。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