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州艾滋病综合防治重心下移工作模式显成效
来源:厅办       发布时间:2013-10-11 14:49       浏览次数: 【字体:
德宏州自2004年被国家列为艾滋病重点防治地区以来,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防治艾滋病工作,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适合当地的艾滋病综合防治模式。即:将艾滋病知识宣传、监测检测、检测结果告知、感染者/病人随访、抗病毒治疗、吸毒人群干预等工作重心下移到乡、村管理的工作模式。通过近十年的实践与探索,德宏州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重心下移工作模式已初显成效。
        一是艾滋病防治知识深入人心,监测检测形成常态化。通过州、县党政机关抽调禁毒防艾进村入社工作队员走村入户宣传防艾知识,群众艾滋病防范意识增强,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2012年全州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分别达95%、 90%。全州监测检测网络不断完善,艾滋病监测检测工作形成常态化。各县(市)疾控中心均可开展HIV确认和CD4细胞检测工作,100%的县级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全面开展PITC和HIV快速检测工作。 2013年上半年,通过医疗机构PITC服务提供的各类人群HIV检测人数,占检测总数的64%,有效地扩大了监测检测的覆盖面,为“早检测,早发现,早治疗”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下移管理工作取得新进展。按属地化管理和就近管理的原则,将感染者/病人随访工作由疾控中心下移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抗病毒治疗医疗机构、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等工作平台,目前,全州各疾控中心直接随访管理的感染者/病人仅为14%,乡、村、社区和各工作平台随访管理感染者/病人达86%。
        三是抗病毒治疗病人下移乡、村管理初见成效。将抗病毒治疗满一年病情稳定,而且在病人自愿的情况下,下移至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进行治疗管理、数据网络上报和日常服药督导等。目前,全州有39家卫生院和两个拘押场所开展抗病毒治疗工作,下移管理治疗病人1208人。全州抗病毒治疗覆盖率从2011年的75%,上升到了2012年的88%,下移治疗病人两年来各项工作指标均达国家和省指标要求,下移病人管理工作质量得到保证。 
        四是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拓展到乡、村和戒毒康复所,干预覆盖面不断扩大。为提高吸毒人员对美沙酮药物的可获及性,将美沙酮维持治疗服药点拓展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以及公安戒毒康复所。目前,全州有5个县市美沙酮门诊,29个乡、村拓展点和1个戒毒康复所服药点。覆盖全州100%的县(市)、64%的乡镇。
        五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据测算,仅从2005年到2011年七年期间德宏州减少艾滋病新感染病例4371例,减少艾滋病死亡1118例,实现防治艾滋病从全国的重灾区转变为全国的示范区,形成了“党政重视、全社会参与、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专业机构为技术支撑,多项防治措施并举”的艾滋病综合防治模式,即德宏模式。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