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08年8月传染病疫情通报
来源:疾病控制局       发布时间:2008-10-10 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云卫通字〔2008〕15号
 
 
各州、市卫生局,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寄生虫病防治所,省地方病防治所:
 
一、疫情概况
2008年8月,全省共报告法定管理传染病发病11608例,发病率25.8934 /10万;死亡85例,死亡率0.1896/10万。
27种甲、乙类传染病共报告20种,均为乙类传染病,全省无甲类传染病报告病种。发病9784例,较上月下降7.72%,较去年同期下降8.45%;发病率21.8247/10万,较上月下降7.72%,较去年同期下降8.45%;死亡85例,较上月下降6.59%,较去年同期下降5.56%;死亡率0.1896/10万,较上月下降6.59%,较去年同期下降5.56%。
乙类传染病发病数居前五位的州(市)为: 昆明市、昭通市、红河州、文山州、曲靖市。发病率居前五位的州(市)为:怒江州、西双版纳州、德宏州、昆明市、临沧市。
与2007年同期相比,8个州(市)发病率上升,分别为:文山州、临沧市、昆明市、丽江市、楚雄州、红河州、普洱市、西双版纳州。
与2007年同期相比,报告发病数上升的主要病种分别为:肺结核(+347例)、艾滋病(+98例)、梅毒(+48例)。
2008年8月全省共报告丙类传染病病种7种(不含手足口病),共报告病例1283例,发病率为2.8619/10万,发病比2007年同期下降13.66%。
报告手足口病发病数541例,发病率1.2068/10万。
二、乙类传染病发病、死亡分类构成情况
2008年8月,传染病传播途径构成中呼吸道传染病最高,占41.00%;其次为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占32.68%。与2007年同期相比,呼吸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新生儿破伤风发病上升,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下降。
(一)呼吸道传染病
2008年8月共报告呼吸道传染病4011例,死亡9例,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41.00%,与2007年同期相比上升5.94%。发病上升的病种有:肺结核、百日咳;发病下降的病种有:猩红热、麻疹;发病持平的病种:流脑;无病例报告的病种有:非典、白喉。
(二)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
2008年8月共报告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3197例,死亡54例,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32.68%,与2007年同期相比上升1.69%。发病上升的病种有:艾滋病、丙肝、梅毒;发病下降的病种有:乙肝、淋病。
(三)肠道传染病
2008年8月共报告肠道传染病1999例,无死亡,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20.43%,与2007年同期相比下降27.96%。无发病上升病种;发病下降的病种有:戊肝、甲肝、伤寒+副伤寒、痢疾、未分型肝炎;无病例报告的病种有:霍乱、脊髓灰质炎。
(四)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
2008年8月共报告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558例,死亡20例,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5.70%,与2007年同期相比下降42.36%。发病上升的病种有:血吸虫病、钩体病、布病、狂犬病;发病下降的病种有:乙脑、疟疾、炭疽;发病持平的病种有:出血热;无病例报告的病种有:鼠疫、人禽流感。
(五)新生儿破伤风
2008年8月共报告新生儿破伤风19例,死亡2例,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0.19%,比2007年同期增加5例。
三、发病上升的重点地区
文山州:2008年8月,全州共报告乙类传染病发病845例,死亡12例,发病数比去年同期上升17.69%。7个县发病上升,上升前五位的县(区)分别为:马关、砚山、丘北、广南和富宁县。
临沧市:2008年8月,全市共报告乙类传染病发病699例,死亡1例,发病数比去年同期上升16.69%。发病上升居前的县(区)为:耿马、永德、沧源和临翔区。
昆明市:2008年8月,全市共报告乙类传染病发病1731例,死亡2例,发病比去年同期上升10.40%。9个县(区)发病上升,上升前五位的县(区)分别为:盘龙区、禄劝县、富民县、五华区和嵩明县。
四、疫情报告质量概况
全省2008年8月通过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共报告传染病卡14393张,综合质量评估指数为1.18%,构成综合评估的四项指数分别是:未及时报告率为3.80%;未及时审核率为0.92%;重卡率为0.01%;129个县(市、区)均有报告,无零缺报县(市、区)。传染病报告质量在全国的排名与7月份相同,均为第23位。
四项指标综合排名居后五位的州(市)为:临沧市、怒江州、西双版纳州、迪庆州和曲靖市。
未及时报告率居前五位的州(市)为:临沧市、怒江州、迪庆州、曲靖市和西双版纳州。
未及时审核率居前五位的州(市)为:西双版纳州、德宏州、昆明市、丽江市和文山州。
五、工作建议
(一)加强灾后传染病防控工作
8月20日,德宏州盈江县发生5.9级地震。地震造成德宏州、保山市民房倒损和人员伤亡。
8月30日四川省攀枝花市发生6.1级地震,导致我省楚雄州、昭通市、曲靖市、丽江市、迪庆州和昆明市等州市受灾,5人死亡、60万人受灾,多处房屋倒塌。
为确保在灾后不发生大疫,建议重点州(市)严密监视传染病疫情,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根据国家救灾防病信息报告系统的要求,一旦出现要求报告的灾情,应通过《救灾防病信息报告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2.对受灾地区开展传染病疫情分析,提出需要重点防控传染病,有针对性的指导灾后传染病防控工作。
3.加强受灾地区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置受灾地区出现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4.在受灾地区开展饮用水和食品卫生监测和检验工作,发现检验不合格的饮用水和食品要及时的处置,消除安全隐患。
5.在受灾地区开展内外环境消杀工作,认真做好灾后爱国卫生运动,做好“三管一灭”工作(管水、管饮食、管粪便、灭苍蝇)。切实落实灭蚊防蚊的各项措施,减少虫媒传染病的发生。
6.大力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
(二)加强学校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1.卫生部门应联合教育部门,加强学校疫情的监测与报告工作,指导学校落实各项传染病防控措施。
2.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加强疫情的现场处置工作,及时落实隔离病人、消毒等处置措施,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
3.做好采样准备,一旦发生疑似流感、麻疹、风疹等暴发疫情,及时按要求采样进行实验室检测。
4.在学校开展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同时加大水痘、风疹、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等二类疫苗的推广接种工作,保护易感人群。
     (三)加强边境地区登革热防控工作
自2008年8月24日,德宏州瑞丽市畹町镇发生2例缅甸输入性登革热病例以来,截至2008年9月27日,德宏州、西双版纳州、昆明市、曲靖市共报告40例登革热病例,其中输入性病例35例,当地感染病例5例,无死亡病例。
近期,与我省临沧市耿马、镇康、沧源县接壤的缅甸果敢地区又暴发登革热疫情,我边境地区防控登革热输入的形势十分严峻。虽然各级政府已采取了有力防控措施,但由于缅甸疫情未得到有效控制,登革热病例输入的危险随时存在。为继续做好登革热防控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1.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卫生、出入境检验检疫、边防、外事、教育、宣传、财政和旅游等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协调与配合,共同应对境外输入疫情。
2.各地卫生部门要主动与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配合,认真做好出入境人员的体温监测工作,及时对疑似登革热患者标本进行检测,对确诊的登革热病例要及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并按照《云南省登革热应急处置预案》的要求,采取严格的措施就地隔离治疗,避免死亡病例出现和二代病例发生,并及时开展蚊媒消杀和环境卫生工作,防止局部地区发生登革热流行。
3.各地要将边境地区有境外学生就读的学校作为重点监测对象,实行班主任负责制,坚持每日开展学生体温晨检,并限制境外就读学生的跨境流动,减少传染源输入。
4.各地要加强对县乡村医务人员的全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登革热防控技术水平,避免漏诊、误诊。发现本地感染病例后,应每日在疫点地区主动搜索可疑病例,及时进行诊断和处理。
5.各地要开展白蚊伊蚊和埃及伊蚊种群密度的监测,及时掌握媒介种群密度动态。并大力开展以灭蚊、清理蚊虫孳生环境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切实把蚊虫密度控制在安全水平以下。
6.各地要通过健康教育,向当地居民和口岸出入境居民宣传登革热防治的基本知识,提高居民对登革热的自我保护意识。
7.各地要积极争取政府经费的支持,做好登革热等传染病应急处置药品、杀虫剂、检测试剂的储备工作,做到有备无患。
 
 
 
 
          二○○八年九月二十九日
     |      分享到: